投资审计-建设项目立项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常见错弊
资源分类
建设项目立项审计
词条名称
内部控制制度常见错弊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济南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未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未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未以业务流程为对象建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针对最高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防范机制缺失、管理体系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几个方面常见的错弊及表现形式。
1.未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复杂多变的风险,如地质勘查不足导致施工基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征地过程中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发生纠纷、水源和燃料运输线路难于落实、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大变更等。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工程管理的粗放性,缺乏专业人员对这些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制定预控机制,往往事情发生后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最终导致工程延误或造价大幅增加。2.未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未以业务流程为对象建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工程管理方面的制度基本上是以部门职能为对象建立起来的,缺乏“业务流程化”的理念,一项完整的业务被认为割裂,往往导致各部门之间、与参建单位之间推诿扯皮,高层管理者疲于开各种工作协调会处理部门之间、与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管理制度不够具体细致,实际管理中过分依赖工作经验,往往造成工作的规范性不强。3.针对最高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防范机制缺失。工程项目领域腐败、舞弊情况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最高管理层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甚至缺失,缺乏阻止其铤而走险的防线。在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大额资金支出时,往往一个人或者极少数人说了算、签了字就算,给心存侥幸的人创造了舞弊的机会。4.管理体系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抢进度,往往牺牲工作的规范性,这甚至成为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文化”或者说“潜规则”。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工程管理活动进行日常内部监督和评价的长效机制。这种监督和评价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务管理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监督,第二个层次是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第三个层次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再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