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销售业务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常见错弊
资源分类
销售业务审计
词条名称
营业外收入常见错弊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兰州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营业外收入常见错弊,包括营业外收入”账户反映的事实不完整;利用“营业外收入”账户人为调节利润水平;将属于商品销售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的内容列入营业外收入;盘盈固定资产挂账不作收入转入营业外收入;转让固定资产发生净收益不在账上反映或在账上少计收益;营业外收入不入账等,为企业审计提供参考。
一、“营业外收入”账户反映的事实不完整。
有些企业将应反映在营业外收入中的各种收入通过各种方式反映在“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等账户中或作为账外小金库。审查人员可以通过审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及“现金”日记账的记录,从摘要记录及对方科目中发现线索;重点审查“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等账户的详细记录,必要时审查有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了解其会计处理是否符合实际业务情况。
二、利用“营业外收入”账户人为调节利润水平。
有些企业采用虚列营业外收入、多计或少计营业外收入的方式调节利润水平。对这类问题,审查人员应重点审查有关会计凭证,核对账证、证证是否相符,审查是否存在无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摘要说明是否清楚等,发现线索后作进一步调查。
三、将属于商品销售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的内容列入营业外收入。
对这类问题,审查人员可以通过审查“营业外收入”明细账发现线索,审查摘要说明是否清楚、明确,必要时再核对有关会计凭证,从而查证问题。
四、盘盈固定资产挂账不作收入转入营业外收入。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写出书面报告,并在报经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对盘盈的固定资产故意挂账,不按规定及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就会减少企业所得税。对此,检查人员应查看“待处理财产损益”明细账的贷方,如果有余额,应进一步查看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已按前述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企业没有在财务会计报告和报表附注中作出相应的处理,则说明企业对此漏缴了企业所得税。
五、转让固定资产发生净收益不在账上反映或在账上少计收益。如果企业在账上只反映在清理过程中所获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而未见反映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的会计记录,就有问题存在。因为如果存在清理净损失,作为会计利润的减项,企业不会在账上反映。所以,检查人员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账和摘要栏记录,看其账务处理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检查人员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账借、贷方发生额,计算出清理净收益,并要求企业补记会计分录,即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六、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未扣除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而是直接按押金收入金额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从而直接逃避应缴的相关税款,少列收入。对此,检查人员应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有关明细账的借方记录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找出对应的凭证进行检查。如果记账凭证直接反映为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即可证实企业有逃税行为。
七、对营业外收入的确认标准认识模糊。将不应列入营业外收入的项目列入,如企业出售边角余料收入本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但企业故意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就会造成企业逃避增值税。对此类业务的查证方法应以“营业外收入”科目为依据,逐步找出反映该业务的会计凭证,进行账证核对。
八、营业外收入不入账。由于营业外收入是企业的偶发性所得,并不经常发生,往往会被人们忽视,很可能发生营业外收入不入账的行为。这种情况难以从凭证账簿中查证,检查时应注意采取调查询问、注意检查企业与纳税有关的其他凭证资料,如收款收据、盘点表等,从而发现疑点。
参考文献
[1]《营业外收入的检查》刘务民周明纳税服务网2008 [2]《会计错弊这样查》王静龙玉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会计陷阱与查账指导》庄恩岳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