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运用审计-国际和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采购与付款业务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知识和方法
资源分类
采购与付款业务审计
词条名称
材料采购中关联方交易审计方法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郑州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国外贷援款项目材料采购中,如何通过对关联企业、实际供货单位、施工、监理的进一步调查,可以取得该项目材料采购中各个环节的材料数量、单价等资料,从而在审计中核实关联企业赚取差价总额。
一、所需资料
利用此经验进行审计,需要从被审计单位取得如下资料:
(一)从建设单位取得的总承包订货明细表
重要内容如下:1.材料名称;2.规格型号;3.标段;4.单位;5.数量;6.单价(元);7.金额(元);8.关联企业名称。
(二)从关联企业取得的关联企业订货明细表
重要内容如下:1.材料名称;2.规格型号;3.标段;4.单位;5.数量;6.单价(元);7.金额(元);8.供货单位名称。
(三)从关联企业取得的材料结算资料
重要内容如下:1.材料名称;2.单位;3.时间;4.数量——各月结算使用数量;5.金额——各月结算金额。
(四)从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取得的材料数量统计资料
重要内容如下:
1.标段;2.材料名称;3.规格型号;4.单位;5.时间;6.数量——各
月份实际使用数量。
二、审计步骤
(一)计算材料采购在各个环节的价格差异
从审计的经验总结分析,基本建设项目材料采购中对建设资金的侵占,主要通过关联方交易的方式,层层加价的方式来实现,因此,通过对总承包订货合同和最终供货合同的审核,可以发现材料采购在各个环节的价格差异,通过材料的单价差和签订合同的数量,计算出合同价差。
对总承包合同订货明细表和关联企业订货明细表按照标段、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建立连接,按照:材料单价差=总承包合同单价-关联企业订货合同单价,合同价差=总承包合同数量×材料单价差,生成订货合同对比表。
供参考的类SQL描述有:
SELECT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材料名称,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规格型号,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标段,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数量,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单价(元)]AS总承包单价,关联企业订货合同明细表.[单价(元)],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单价(元)]-关联企业订货合同明细表.[单价(元)]AS单价差,关联企业订货合同明细表.数量*(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单价(元)]-关联企业订货合同明细表.[单价(元)])AS合同价差INTO订货合同对比表FROM关联企业订货合同明细表JOIN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ON(关联企业订货合同明细表.材料名称=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材料名称)AND(关联企业订货合同明细表.规格型号=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规格型号)AND(关联企业订货合同明细表.标段=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标段)
(二)计算关联企业可获取材料差价总额
对材料采购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审查出通过关联交易,关联企业可以获得差价总额,发现材料采购在各个环节的价格差异后,汇总合同对比表中的合同价差,就可以计算出关联企业可获取材料差价总额。
供参考的类SQL描述有:
SELECT[订货合同对比表].材料名称,Sum([订货合同对比表].合同价差) AS合同价差之总计FROM订货合同对比表GROUP BY[订货合同对比表].材料名称;
(三)计算各标段各月实际供料金额
由于建设单位和关联企业存在着关联关系,对取得关联企业与建设单位之间材料结算的数量需要进行验证。因此,需要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获得各个标段的材料实际使用数量。各个标段的材料实际使用数量,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每月上报,由建设单位每月汇总统计,一般可以从建设单位的统计部门取得。根据各个标段的材料实际使用数量和合同单价,计算出材料总价。
对总承包合同订货明细表和材料数量统计资料表按照标段、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建立连接,按照:各标段各月实际供料金额=总承包合同单价×实际使用数量,生成实际供料明细表。
供参考的类SQL描述有:
SELECT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材料名称,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规格型号,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标段,数量统计资料.时间,数量统计资料.数量,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单价(元)],数量统计资料.数量*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单价(元)]AS实际供料金额INTO实际供料明细表FROM数量统计资料JOIN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ON(数量统计资料.材料名称=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材料名称)AND(数量统计资料.规格型号=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规格型号)AND(数量统计资料.标段=总承包订货合同明细表.标段);
(四)汇总计算各月实际执行合同金额
按照材料名称、时间,汇总实际使用数量、实际供料金额,就可以生成实际供料合计表,得到材料每月的供料数量、金额,这就是已执行合同额。
供参考的类SQL描述有:
SELECT[实际供料明细表].材料名称,[实际供料明细表].时间,Sum([实际供料明细表].数量)AS数量之总计,Sum([实际供料明细表].实际供料金额)AS实际供料金额之总计INTO实际供料合计表FROM实际供料明细表GROUP BY[实际供料明细表].材料名称,[实际供料明细表].时间
(五)验证材料结算数量
按材料名称、时间对材料结算资料表和实际供料合计表建立连接,对比数量、金额是否一致。一般情况下,材料实际使用数量与结算数量一致的话,计算出材料总价也就与结算金额一致。如果存在差异,就要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由建设单位和关联企业作出合理的解释。
供参考的类SQL描述有:
SELECT材料结算资料.材料名称,材料结算资料.时间,材料结算资料.数量,[实际供料合计表].数量之总计,材料结算资料.数量-[实际供料合计表].数量之总计AS数量差,材料结算资料.金额,[实际供料合计表].实际供料金额之总计,材料结算资料.金额-[实际供料合计表].实际供料金额之总计AS金额差FROM材料结算资料JOIN实际供料合计表ON(材料结算资料.材料名称=[实际供料合计表].材料名称)AND(材料结算资料.时间=[实际供料合计表].时
间);
(六)计算出关联企业已实现的差价
对材料采购审计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审查出关联企业已实现的差价总额。通过材料的价差和结算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关联企业已实现的差价。
对订货合同对比表和材料数量统计资料表按照标段、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建立连接,按照:各标段各型号材料已获差价=订货合同单价差×实际使用数量,生成已获差价表,汇总各标段各型号材料已获差价,就得到已获价差总额。
供参考的类SQL描述有:
SELECT[订货合同对比表].材料名称,[订货合同对比表].规格型号,[订货合同对比表].标段,数量统计资料.时间,[订货合同对比表].单价差*数量统计资料.数量AS已获价差INTO已获价差表FROM数量统计资料JOIN订货合同对比表ON(数量统计资料.材料名称=[订货合同对比表].材料名称) AND(数量统计资料.规格型号=[订货合同对比表].规格型号)AND(数量统计资料.标段=[订货合同对比表].标段)SELECT[已获价差表].材料名称, Sum([已获价差表].已获价差)AS已获价差之总计FROM已获价差表GROUP BY[已获价差表].材料名称;
三、经验模型
参考文献
陈涛、鲁晓军,审计署审计专家经验库,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