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审计-环境保护审计-环境统计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知识方法
资源分类
环境统计审计
词条名称
环境统计质量管理审计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昆明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环境统计质量管理审计目的、内容、方法、常见问题类型等内容。
一、审计目的
环境统计质量管理审计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采纳标准、数据质量以及环境统计数据收集处理过程进行审计,揭示环境统计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促使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统计质量管理,提高环境统计质量。
二、审计内容
环境统计数据是否满足环境管理和环境经济宏观调控对数据质量的需求;环境统计人员及素质是否满足环境统计工作要求;环境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采纳标准、数据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收集处理、上报是否及时;是否存在环保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顺、数出多门,导致上报数据不准确。
三、审计方法
(一)通过对环境统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制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实施等有关规定要求制定及具体执行情况审计,判断环境统计质量管理情况。
(二)通过对环境统计人员数量及素质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由于统计人员缺乏、环境统计业务素质低、报表周期长等原因影响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判断是否存在由于管理、设备、技术等原因,以及环境统计数出多门、调查方法单一、指标体系不够完整与配套,导致环境统计资料时效性、综合性、共享性都不高,进一步加重了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判断环境统计指标更新是否及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环境问题,却没有能够及时设立新的环境统计指标来反映,特别是反映环境压力和环境成本方面的统计指标,反映面源污染、资源耗减、生态价值和环保产业指标,以及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注度较高的相关指标,并及时淘汰不合时宜的旧指标等。
四、常见问题类型
四、环境统计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低,难以适应环境统计质量管理要求。
五、环境统计年报数据上报不及时。
六、环保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顺、数出多门。
参考文献:
[1]陈桂浓:广州市环境统计工作现状分析及建议,《环境科学与管理》[J]2009年2月;
[2]邱琼:《中国环境统计简介》;
[3]王霞:我国环境统计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消费导刊》[J]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