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审计-环境保护审计-环境统计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知识方法
资源分类
环境统计审计
词条名称
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审计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昆明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审计目的、内容、方法、常见问题类型等内容。
六、审计目的
通过对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准确性、更新及时性,以及信息系统本身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评价,揭示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促进环保部门进行整改,提升环境统计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合理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七、审计内容
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审计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是否存在人为误操作或将假数据录入系统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不准确,是否存在未使用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或因不熟悉、条件不具备等未及时更新数据;检查环境统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情况、安全机制的功能发挥情况,判断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
八、审计方法
(一)检查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是检查数据录入、修改、删除、统计输出、数据库检索、审核等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会因人为误操作造成环境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二是检查是否存在因基层填报单位数据不准确、不真实,存在错报、瞒报、漏报、不报等情况,导致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即将虚假数据录入系统。
(二)检查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及时性。检查是否存在未使用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情况,或因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对系统不熟悉、工作条件不具备等原因未及时更新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
(三)检查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一是检查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体系,主要检查用户身份认证、授权控制、日志监视数据库、数据存储安全、审计和备份、故障恢复等安全机制的功能发挥情况;二是调查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检查各项设置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正常,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在收集、处理、使用和传输的过程中,有无安全管理系统漏洞;三是检查系统有无控制人为的失误或故意的未经授权的窃取和破坏等安全管理措施。
四、常见问题类型
(一)数据不准确、不完整、更新不及时。
(二)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差。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江苏省环境信息中心《“十一五”全国环境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用户手册》,2007年7月;
[2]吕继祥,宋燕林:《计算机实用技术基础(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3]《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