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审计-环境保护审计-环境统计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常见错弊
资源分类
环境统计审计
词条名称
环保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中的常见错弊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昆明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环保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顺、数出多门的表现及查证过程和方法。
一、环保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顺、数出多门的表现
一是环境统计工作技术支持单位不统一,技术支持力量不足。1998年国家环境统计技术性工作转移到监测总站,但各地做法不一,技术支持单位也大多没有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导致环境统计工作管理难度大,缺乏技术支持力量。如:广州市环境统计工作由市环保局规划与科技处负责。作为统计及其综合分析工作的具体负责处室,规划与科技处承担的大部分是技术工作,技术支持单位的作用没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是环保部门内部体制不顺,数出多门。“十一五”环境统计制度增加了专业报表制度,根据统计制度的要求,各专业报表由环保部门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填报完成后直接报送到上一级环保部门对应的处室和直属单位。环境统计工作和各类考核工作、总量减排工作、专业报表工作分属不同处室和部门,极易出现信息沟通不及时,工作白做或者数出多门现象。
三是“三表合一”推行失败问题。中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是自成体系的3项基础工作,由于这3项工作的目的、指标、制度、方法不同,不仅造成互相之间衔接不够、结果不一致、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大、基层环保部门重复劳动多、企业填报负担重,而且造成环保系统内部数出多门、不规范、不科学的弊病。为了统一企业污染源调查数据,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将环境统计、排污申报登记、排污核定收费合并成一套系统进行操作,简称“三表合一”,广东省成为推行这项工作的试点。但经过两年的试点推行,广东省环保局在2007年全省环境统计工作会议上虽未明确表示但实际上已不再提倡使用排污申报登记数据作为环境统计数据,“三表合一”推行工作以失败告终。
二、查证过程和方法
(一)深入调查分析“三表合一”失败的原因。首先,“三表合一”制度设立的出发点是:排污者应当如实申报,多报了要多缴排污费,而报少了环保部门通过排污许可证管理将少给企业排污总量。但实际抽查发现,很多排污者都存在少报排污量现象。第二,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和环境统计数据各自用途的不同是“三表合一”的推行工作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排污申报登记数据为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服务,企业申报排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排污费征收的多少;而如今环境统计数据的一个主要用途是为地方政府应对各种考核提供数据支持,其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刚好与排污收费相悖。“三表合一”失败表明,“三表合一”制度不能解决环保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顺、数出多门问题。
(二)检查核实环保部门内部体制不顺,数出多门情况。检查各报表填报要求、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各指标来源是否统一、口径是否一致;各专业报表在环保部门内部分工和管辖是否有归口部门;环境统计工作和各类考核工作、总量减排工作、专业报表工作是否分属不同处室和部门,是否出现信息沟通不及时,工作白做或者数出多门现象。
参考文献
陈桂浓:广州市环境统计工作现状分析及建议,《环境科学与管理》[J]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