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审计-环境保护审计-环境统计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常见错弊
资源分类
环境统计审计
词条名称
环境统计范围不全面的常见错弊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昆明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环境统计范围不全面的表现、原因及该问题的查证过程和方法。
一、环境统计范围不全面的表现
(一)部分污染源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的表现。一是新上马并已经投产的企业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二是部分工业污染源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三是农村生活污染源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
部分污染源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现行的环境统计制度只有数据逻辑性校验和简单的合理性校验程序,缺乏对数据准确性的有效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且统计报表数据由企业自报,存在错报、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的情况发生。
二是农村生活污染未纳入环境统计。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活污染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了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农村生活污染与城镇生活污染相比,基本属于面源污染、无组织排放,开展环境统计难度较大。分析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从政策、技术、操作等层面思考其纳入环境统计的途径,已是目前摆在环境统计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重点调查企业未达到国家环保部规定的85%标准。
二、查证过程和方法
(一)查看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是否含有新上马并已经投产企业的有关内容,检查环境统计原始资料、统计台账,是否对新上马并已经投产的企业进行环境统计调查,是否填报有关调查表。
(二)检查环保部门组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部门对本辖区的污染源进行全面梳理的材料,有关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排查资料,根据排查结果制定的污染源整治计划,核实比对环境统计年报有关数据,看是否有污染源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情况。结合污染大户企业的用电、用水等能源消耗情况,与同行业同期污染物排放水平情况比对,筛选污染物排放量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核查是否存在部分污染源未纳入统计管理,少报、漏报、瞒报污染源污染排放情况。
(三)检查农村生活污染纳入环境统计情况。是否将面源污染、无组织排放纳入环境统计范围,尤其是小城镇、农村居民聚居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排放情况。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染源越来越具有城市及工业污染源的特征,环境统计部门是否做过相应的研究、制定恰当准确的环境统计指标、开展农村环境统计工作。
(四)检查重点调查企业是否达到国家环保部规定的85%标准。
参考文献:
[1]王霞:我国环境统计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消费导刊》[J] 2009年第15期;
[2]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统计数据直报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91号);
[3]《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统计数据直报系统统计调查制度》,2013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