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审计-环境保护审计-区域性环境治理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相关知识
资源分类
区域性环境治理审计
词条名称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昆明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所采取的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强化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污染和加强土壤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等主要措施。
一、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
基于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国水资源评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从区域和重点地区两个层面,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到2015年底前完成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基本掌握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深入分析地下水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势。
二、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定期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执法检查,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准入标准,落实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责任,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制定超标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方案,开展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示范,实现“一源一案”。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和评估机制,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与水源共处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工业污染源、垃圾填埋场及加油站等风险源实施风险等级管理,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
三、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
持续削减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城镇生活污染负荷,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的同时,加强现有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减少管网渗漏;规范污泥处置系统建设,严格按照污泥处理标准及堆存处置要求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逐步开展城市污水管网渗漏排查工作,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健全城市地下水污染监督、检查、管理及修复机制。
四、强化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
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定期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防范石油化工行业污染地下水。防控地下工程设施或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地下工程设施建设,尤其是隧道开挖对地下水的影响。整顿或关闭对地下水影响大、环境管理水平差的矿山。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
五、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污染
逐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严格控制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农业面源污染。
六、加强土壤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
逐步开展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制定相应的污染土壤治理措施。加强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污染场地综合整治工作。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污水灌溉的水质要达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定期开展污灌区地下水监测,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管理体系。
七、有计划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
开展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筛选典型污染场地,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开展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示范。严格控制海水入侵易发区地下水开采,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治理,防治海水入侵。切断废弃钻井、矿井、取水井等地下水污染途径。
八、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整合并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布设点位,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建立预警预报标准库,构建地下水污染预报、应急信息发布和综合信息社会化服务系统,建立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储备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提高地下水环境保护执法装备水平。
参考文献:
《环保部关于印发<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环发〔2011〕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