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审计-环境保护审计-环保其他业务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相关知识
资源分类
环保其他业务审计
词条名称
天热林资源保护工程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昆明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等内容。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概况
1998年特大水灾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中关于“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森工企业转向营林管护”的精神,国家林业局编制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总理办公会对上述方案进行审议,2000年10月批准了实施方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正式启动。
天保工程范围覆盖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6省,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南、山西7省。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包括内蒙古(含内蒙古森工集团公司)、吉林、黑龙江(含龙江森工集团公司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海南、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7个省,涉及724个县、160个重点企业、14个自然保护区等。
二、天保工程目标
一是近期目标(到2000年),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妥善安置和分流富余人员等为主要实施内容。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的森林采伐;调减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的采伐量,严格控制木材消耗,杜绝超限额采伐。通过森林管护、造林和转产项目建设,安置因木材减产形成的富余人员,将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省级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使现有天然林资源初步得到保护和恢复,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二是中期目标(到2010年),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建设转产项目、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主要实施内容。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转变,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
三是远期目标(到2050年),天然林资源得到根本恢复,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利用人工林为主,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天保工程主要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对森林资源管护力度。采取封山管护、个体承包等方式,大力加强工程区森林资源管护。二是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对工程区内荒山荒地造林绿化。三是对森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费给予补助。四是对森工企业社会性支出实行补助。五是对森工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实行补助。六是企业减产后对部分富余人员采取一次性安置措施。七是对因木材产量调减造成的地方财政预算内减收,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予以适当补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