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银行审计(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常见错弊
资源分类
资金业务审计
词条名称
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审计常见错弊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上海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介绍了同业拆借中的常见错弊,包括改变拆借资金用途用于申购新股和股票买卖等投机行为。
某信托投资公司将近190亿元银行拆借资金投入股市的审计案例:一、案情介绍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股市开始加速上涨,大量资金进入股市逐利,股市日益受到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各种手段获取资金进入股市。审计组在对A行2007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发现,2006至2007年某信托公司以“弥补头寸不足”等名义,从A行等5家商业银行累计拆借资金90笔近190亿元,将其中大多数资金转入证券公司账户申购新股和用于股票买卖的问题。
(一)审计过程及方法
1.紧抓热点。
2006年12月到2007年8月,由于股指上涨,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追逐暴利。在此背景下,审计组在对A行某分行审计时,对银行贷款资金投向进行了重点关注。审计组对该行第三方存管账户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有关的电子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核对,同时搭建了电子数据分析环境。
2.查找线索。
审计组从两方面查找违规资金进入股市的问题线索。第一组追查贷款进入企业存款账户后的资金去向,核实是否存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问题;第二组从转入股市的资金入手,逆向查找资金来源,核实资金是否为违规资金。第一组根据A行电子数据的特点,将基础数据,交易代码表和客户信息表作为辅助数据;利用存款账户明细账中的交易代码字段,将存款明细数据拆分成贷款发放数据和转入股市明细数据;然后将贷款发放数据与转入股市明细数据以账户名称为关联字段进行关联,对转入股市资金额大于100万元作为查询条件。通过上述方法,筛选出30多户企业共100多条符合条件的可疑交易记录。从查询结果来看,存在借款人将信贷资金转到其他银行,或是从其他银行贷款后将资金转入A行账户再进入股市等,筛选出的可疑线索范围过窄。
第二组直接利用存款明细账数据,按账户统计转入股市资金的规模,挑选发生额较大的民营企业、中介公司等企业,分析其存款账户流水,同时加大延伸核实的工作力度,追踪资金来源。其中某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07年进入股市规模最大,达到190多亿元。
3.问题突现。
审计组仔细的分析了某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资金流水,并对资金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进入股市的资金只有很少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大部资金来源于各家商业银行总行,并且很多转款摘要中标明“拆借”字样。审计人员分为2个小组对该问题进行核实,一组延伸有关银行了解转入股市资金的性质,另一组延伸有关证券公司,摸清资金进入股市后购买股票的情况。
经过延伸调查,审计组核实了某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利用拆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问题。2006至2007年,某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弥补头寸不足”等名义,从A行5家商业银行累计拆借资金近90笔共2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转入多家证券公司用于申购新股和买卖股票。审计组提出该问题后,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受到处罚。
(二)整改建议
通过审计,某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将拆借资金投入股市的行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同时,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资金拆借业务,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上述信托公司在2年时间长期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未被发现,要整改的单位显然不只是信托公司。
二、风险剖析
资金拆借业务审计的一个重点就是重点关注对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中小农信社交易的资金流向和资金的可收回性;资金拆借业务通常发生在金融企业之间,国家对拆借市场也有准入等管理规定,从常识意义上讲,它是一个低风险业务,但上述案例无疑对相关单位敲响了警钟。同时,上述案例反映出只有制度是不行的,在利润的驱使下,铤而走险的人很多,如果未能及时追回资金,一旦股市走入熊市,拆借资金将很可能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王宏波《商业银行拆借资金投入股市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