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简报精选

审计媒体动态(第3期)

来源: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    发布时间:2018-06-21

审计媒体动态第3期 

(2018年5月) 

媒体报道 

1新华社评论员:加强体系建设 提升监督效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要讲话 

“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3日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深刻阐述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就进一步改进审计监督、深化制度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作出具体部署,为审计事业发展注入了思想和行动的力量。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65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5万亿元,为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廉政建设等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对于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开创审计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发力点。审计机关应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为工作重点,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特别是要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聚焦审计重点,发挥审计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等优势,切实在及时预警风险隐患、防止扶贫资金被非法违规使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还要准确把握审计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审计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才能有效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审,非严谨无以明透;计,非细致无以致深。”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准确把握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关键点。依法审计是职业的准绳,廉洁勤政是职业的保证。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用智慧创新审计工作,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用廉政维护审计形象,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则要把支持配合审计工作作为应尽责任,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和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以审计监督的力量促进各领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的完善,不断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来源: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2 审计监督迈向全面覆盖新时代——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三大看点 

国家审计迎来划时代的一天。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新成立的中央级专项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首次会议传递出哪些重要信号?记者专访了权威专家加以解读。 

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赵乐际担任副主任……中央审计委员会领导架构层级之高,凸显党中央对审计监督前所未有的重视。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设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会领导架构层级之高史无前例,重视力度之大可见一斑。”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告诉新华社记者。 

党中央为何如此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原因在于,审计机关成立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等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审计报告》《2018年省部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计划》等文件。 

“这说明,未来推出国家审计重要计划以及出台深化审计制度改革措施等,都要由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说,“中央审计委员会对国家审计工作的领导是全方位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审计委员会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指导。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认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利器。组建如此高级别的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将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发挥独特作用。 

“三个加大”助审计靶向精准 

进入新时代,国家审计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 

审计如何与时代同行、乃至引领时代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 

“这里面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国家审计要消除监督盲区,实现全覆盖;其次是在全覆盖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张庆龙说,“‘三个加大’与党中央的工作重心、与三大攻坚战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如何让审计监督更加有效?会议提出,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专家学者普遍关注“严肃问责”这一表述。秦荣生认为,此前审计机关主要工作聚焦在发现问题、移交线索、提出整改建议等方面,但没有真正的问责权,一定程度而言,这导致了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审计结果“虚心接受、诚恳检讨、硬是不改”的现象。 

“虽然问责不是目的,但如果没有可行的问责机制,屡审屡犯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他说,“由中央审计委员会统筹,将大大提高审计监督权威性和震慑力,不仅‘打得着’,还能‘打得好’。” 

审计主体客体均要求严明 

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说到底还得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他还强调,审计机关要严格遵守纪律,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立身、立业、立信,这是从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审计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庆龙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不光对审计机关,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同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资料和电子数据,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电子数据的规定,已经制定的要坚决废止。 

——对有意设置障碍、推诿拖延的,要进行批评和通报;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审计机关只有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相关资料,才能得出有参考价值的评判。打通信息共享的‘中梗阻’,是审计监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必由之路。”秦荣生说。 

专家学者认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次会议对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作出历史性安排,为审计事业发展注入了思想和行动力量,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开创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来源: 新华网刘红霞) 

 

3习近平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这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习近平又作出哪些最新部署?有哪些看点?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5月11日,成立不到两个月的中央深改委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对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进行了总结,对下一阶段的改革任务作出了部署,同时强调了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仔细分析新华社播发的新闻通稿,可以发现会议有三大看点。 

看点一:会议审议的文件传递重要信号 

回顾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和此前的中央深改组会议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在消息稿靠前部分都会列举出当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名称,而且大多是一串书名号,一顿到底。 

而细心阅读这次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的消息稿,会发现在列举这些文件名时,中间加了一个“和”字。 

“和”字之前是八个涉及不同领域的具体的改革举措,而“和”字之后的两份文件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改革任务分工调整的请示,二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 

一个“和”字将“任务分工”和“实施规划”突出出来,传递出改革顶层设计层面的重要信号。 

随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习近平强调,必须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 

更加注重“任务分工”和“实施规划”,是我们党加强对改革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之举,这与习近平“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一脉相承,目的就是要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责任明确、协同推进。 

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对改革的科学领导和决策,加强对改革的有效管理和执行,这是习近平谋划和推动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看点二: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得到充分肯定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会议用了“气势如虹、势如破竹”八个字高度评价了这一良好局面。 

随着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工作的推进,一个个“硬骨头”被逐一砸开,改革已经广泛涉及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破除机构设置上的障碍和弊端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动机构改革成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较短时间里取得重大进展,这“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打下的基础是好的,前一段探索的机构改革工作机制和方法也是有力有效的”。 

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充分肯定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成效,就是要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各方面统一思想,同时总结改革的有效做法,按习近平要求的那样,“边实践、边总结,把好经验运用好”,确保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全面胜利。 

看点三:地方机构改革有了明确要求 

这次会议,习近平提出,要“周密组织地方机构改革,使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在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上有机衔接、有序推进”。地方机构改革呼之欲出。 

会议指出,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地方机构改革要抓紧启动、压茬推进,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一是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二是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 

三是严格各级党政机构限额管理,强化编制管理刚性约束; 

四是着眼于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五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 

对于地方机构改革,习近平强调要把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好经验运用好。会议在总结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经验时重点讲了三条:加大统的力度、明确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对照来看,五方面要求其实就是这些经验与地方实际特点的结合。 

当然,统领这五方面要求的就是加强党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会议指出,地方党委要统筹研究机构改革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保证改革期间各项工作连续稳定。 

这些是习近平谋划和推进改革工作一贯的要求,要把稳地方机构改革的方向,必须紧紧遵循。(来源:新华网王子晖) 

 

4贵州丹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 打响脱贫攻坚改革战 

“我现在每天来茶园干活,除草施肥每天有70到80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采摘茶叶时最忙最累收入也最多,按重量算每斤茶可得30元钱,一天能采4到6斤”,正在茶园干活的今年39岁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甲石村村民王欣芬(音)说。 

引进扶贫新模式 实现多方共赢 

王欣芬一家4口人,两个男孩在上学,丈夫在家种地、喂养了4头猪,现在家庭年收入约2万元。王欣芬务工的茅草坡茶叶基地,是甲石村利用荒坡林地进行白茶种植的项目之一。 

甲石村土地总面积1537公顷,耕地面积仅80公顷,林地面积1310.58公顷。全村7个小组海拔从500多米到900多米不等。土质为偏酸性黄壤土,农业生产季节性缺水,田土破碎,基本为25度以上坡地,从事传统农副业增收较为困难。 

审计署派来丹寨县排调镇甲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姜海泉日前对记者说,2014,排调镇引进丹寨县安信茶业有限公司在排掉村、甲石村等村寨发展茶叶种植,申请扶贫资金120万元入股公司,在甲石村茅草坡发展茶叶种植800亩。采取“公司+村两委+农户+基地”模式,探索以“项目入股固定分红”的模式,实现公司有资金运转,农户有股金收入,贫困户有就业收入,村委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四方共赢”的扶贫新模式。 

“茶场每年要除草6次、施肥2次、培土2次、采茶1次,日均务工费70-80元,年均每人实现基地就业增收4000元至1万元不等。”安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明军日前对记者说。 

甲石村是丹寨县142个行政村之一,总人口238户1007人,苗族占87%。国务院扶贫办系统登记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农低保户19户,特困供养4户。截至目前,甲石村利用荒坡林地白茶种植达1200亩,实现白茶项目覆盖贫困户和边缘户135户。 

整合财政专项资金 助推丹寨脱贫 

甲石村是审计署帮扶丹寨县脱贫的村镇之一。自2015年8月明确丹寨县为审计署定点扶贫县以来,审计署大力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助推丹寨脱贫,在全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覆盖全县所有的贫困村。2016年,审计署领导在丹寨调研后,提出在丹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7月21日,贵州省政府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丹寨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开展脱贫攻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资金整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统计,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以来,整合后实施项目84个,项目总投资18.99亿元,整合后的项目覆盖全县所有的贫困村,主要投向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合作社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等领域。通过统筹整合,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等问题,财政资金运转更加高效,财政支出更加向脱贫攻坚倾斜,有效撬动了社会资金参与扶贫事业。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促进贫困民众就业。经积极协调,万达、万科、南方电网等企业在丹寨投资兴业,通过就业带动脱贫增收。 

——争取重大项目落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南方电网公司参与丹寨扶贫事业。南方电网“十三五”期间规划投入1.4亿元,对丹寨县电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二是到凯里经丹寨建至都匀的铁路设项目已经规划。三是大兴水库、乌壁滩水库、羊排水库、乌猛水库、排结水库、白水岩水库等6个水库已列入贵州省“十三五”水利建设规划,建成后可有效缓解丹寨县工程性缺水难题。四是有关单位对丹寨开展地质调查帮扶,帮助丹寨完成全县地质灾害调查,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对全县土壤、饮用水微量元素进行普查;对全县溶洞、古化石进行调查,提供旅游开发元素;对汞矿遗址进行勘察,为丹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规划,为把汞矿遗址建成国家矿山地质公园奠定基础。 

近年来,丹寨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47万人减少至2017年的2.5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9.21%下降到16.2%。2017年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8万人,1个贫困乡镇摘帽、23个贫困村出列。 

决战攻坚 目标整县脱贫退出 

2015年,丹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6个,2016年退出7个,2017年退出23个。丹寨现有贫困村66个,其中深度贫困村47个。全县现剩余贫困人口7022户25266人,贫困发生率16.21%。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丹寨县通过发展精品水果、水产养殖、特色养殖、民族手工艺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75户8911人。在产业扶贫方面,2017年,丹寨新增蓝莓种植13073亩、中药材种植17129亩、反季节蔬菜种植51810亩,茶园提质增效12466亩;出栏生猪6.14万头,“丹寨黑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国家农业部评审;建成生态土禽养殖点136个出栏106万羽。 

2018年,丹寨将继续强力推进蓝莓、中药材、蔬菜、茶叶、黑毛猪、家禽等产业扶贫工程,将产业项目实施精准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丹寨县官员表示,2018年是丹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整县实现国定标准脱贫退出之年。2018年全县围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22万人以上,56个贫困村出列,巩固已出列30个村和已脱贫3.25万人脱贫成果,确保年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97%,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整县实现国定标准脱贫退出目标。(来源:中新网阮煜琳) 

 

5南方都市报:监督花钱的国家审计署如何帮贫困县把钱花在“刀刃”上?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每年获取转移支付10多亿,如何用好资金,用足国家的帮扶政策,对于脱贫攻坚意义重大。1987年以来,贵州省先后10任省长将该县作为扶贫工作联系点,可见当地脱贫攻坚任务之重。 

2015年8月,国务院明确国家审计署定点帮扶丹寨工作。 

2年多来,审计署通过找存款、找政策、找项目,通过“审计扶贫”,推动贫困县将钱花在“刀刃”上。丹寨县2年脱贫1.36万人。 

130万元“特殊党费” 

“对口帮扶”是中国特色的扶贫方式。多年来,不仅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对贵州进行对口帮扶,国家部委也加入到对口扶贫的队伍中。 

2015年国务院明确审计署定点帮扶贵州省丹寨县。与其他部委相比,审计署既无财政资金主导权、也没有项目审批权,在外界看来,其最大的职能职责就是“看住钱袋子”、监督花钱。无法直接从资金、项目方面支持对口帮扶单位,审计署如何扶贫? 

据了解,为支持丹寨县等3个县脱贫攻坚,2017年,审计署拨出了130万元“特殊党费”。 

所谓“特殊党费”,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是在特殊时期党尊重和鼓励党员交纳“特殊党费”表达个人的心愿,以党费形式捐款。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中组部组织便曾开展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活动。 

这130万对审计署来说“来之不易”,审计署派驻甲石村第一书记姜海泉告诉南都记者,此前国家规范党费,要求严格按照中组部印发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进行缴纳,这些补交的党费就被审计署用于脱贫攻坚。 

审计署将这笔“特殊党费”拨给三个帮扶点,其中甲石村获得60万,用以改善村基层党支部活动阵地,冷库修建和扶植发展产业。 

甲石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为便于保存,农产品多是不经加工直接卖出。姜海泉说,冷库修建好后,甲石村就可以发展冷链,出产的农产品可以经过初期加工后再卖往市场,产品附加值更高。 

争取500个特增护林员岗位 

除了捐出“特殊党费”,2年多来,审计署还通过与其他部委的协调,为对口援助的贫困县寻求政策支持。 

不同于杭州市滨江区、万达等公司还有南方电网等企业提供直接的资金、项目支持,审计署更多是通过协调,用好国家及部委的一些政策,对贫困地区倾斜。 

比如,经过协调,国家林业局为丹寨县增加了500个护林员岗位。“一个护林员一年的工资1万块钱,500个护林员就能解决500个家庭的脱贫问题。”张天维介绍道。 

基础建设方面的支持也是审计署的协调重点。包括,铁路方面,2018年审计署将铁路建设列为帮扶协调督办的第二大任务;水库建设方面,水利部将对丹寨五个水库给予建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旅游资源方面,针对矿山地质公园的规划,国家地调局将免费为丹寨做工作等。 

在兜底脱贫中,中建总公司给丹寨县免费修了两个敬老院,可解决120个五保户孤寡老人的供养问题。 

推动多方面力量投入贫困县 

在脱贫攻坚中,实现扶贫从“输血式”转为“造血式”,就需要帮助当地找到适合发展的项目。 

2018年4月10日至11日,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青平在全国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培训班上也强调,做好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抓手。 

这一举措在丹寨也有所落实。张天维介绍,不仅是审计署,企业、城市和社会团体,也利用自己的优势给丹寨县的脱贫攻坚做了很大的贡献。 

2016年2月27日,负责帮扶丹寨的审计署、杭州市滨江区、中建公司、万达集团、南方电网和贵州省直有关部门在贵阳召开帮扶丹寨县脱贫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丹寨脱贫攻坚工作。 

其中,万达集团确定了万达基金、万达小镇和万达职院三个帮扶项目。仅万达扶贫基金快速增加群众收入,丹寨万达小镇带动全县文化旅游全面发展,万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丹寨实现长远脱贫打下人才基础。 

杭州市从2016年也是开始对丹寨加大扶贫力度。据了解,此前杭州市滨江区主要是每年给丹寨县一定的资金支持,重点用于包括“断头路”在内的一些交通基础设施上的帮助。今年制定了新的三大目标:一是人员的交流培训,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争取将一些产业引进到丹寨,而且今年的投资力度也加大到3000万。 

把钱花在刀刃上:推动财政资金整合试点 

南都记者了解到,作为监督“钱袋子”的部门,审计署积极推动当地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改革,走出了特色的“审计扶贫”道路。 

“丹寨县地方财政收入不过两个亿,国家转移支付十多个亿。但是这十多个亿以前都是专款专项,‘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审计署挂职丹寨县委副书记张天维回忆道。 

2015年,审计署对丹寨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推动丹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改革试点。2016年7月21日,贵州省政府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丹寨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开展脱贫攻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自此,丹寨县成为全国第一个财政专项资金整合的试点县,在财政资金使用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我们整合的不光是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是所有财政资金的整合。” 张天维介绍。 

据了解,经过2016、2017两个年度的实施,丹寨县整合财政专项资金11.38亿元,其他筹措资金7.61亿元。 

为了让“找到”的资金、政策倾斜和项目被更好地利用,南都记者注意到,审计署在对口扶贫中,更注重合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让花在“刀刃”上。 

2017年,审计署新任审计长胡泽君上任后,就将首次蹲点调研选在了丹寨县。张天维告诉南都记者,当整合资金遇到阻力时,他们都会与有关部门进行解释和沟通。 

“推动资金整合可以说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毕竟哪个部门都不想失去专项资金的分配权和使用权。”张天维介绍,按照原有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都是有一定的考核要求,如果将某一个部门的财政资金整合到另一个项目中,难免会给原部门带来一些影响。 

如何打消顾虑,推进资金整合步伐? 

“主要是加强沟通和协调,还要把整合资金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张天维告诉南都记者,审计署、贵州省财政厅、省审计厅带头给各部门解释、协调,争取理解和支持。”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保障整合资金能有效利用于脱贫攻坚。在整合资金监管方面,丹寨县建立了严格的制度。评审、公示、审计等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重大的项目都是上县长办公会讨论,更重大的就上常委会讨论。 

资金整合后,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甲石村就是受益者之一。丹寨县审计局派驻甲石村驻村干部左亚丽告诉南都记者,审计部门工作人员驻村后,对财政资金加强管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 

她举例道,此前在步道建设中,县里有物资下来,但是村里管理不善,谁能抢得到就多抢一点。有些人得到水泥没有沙子,造成物资的浪费。现在村里以丈量的方式配比物资,小组统一去干。多拿物资的村民,村里停止办理一切事务。现在最后两个自然寨的步道和院坝建设也即将完成。 

据统计,截止12月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州已整合财政专项涉农资金54.3亿元,占2017年度计划整合涉农资金57.62亿元的99.44%,已实现支出52.09亿元。整合后资金主要围绕支持脱贫攻坚,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重点投向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发展方面。 

在审计扶贫的助力下,丹寨县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1.08万户3.86万人到2017年底的0.7万户2.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7.6个百分点,并在2016年度贵州省扶贫开发考核工作中名列第二位。(来源:南方都市报卜羽勤) 

 

6瞭望:改革前沿审计新气象 

置身改革最前沿的审计,既是“改革者”,也是改革的“促进者”,既承担了自身改革创新的重任,又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深化 

瞭望|改革前沿审计新气象 

与澳门一河之隔的珠海横琴口岸总投资达260 亿元,审计部门对这一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全程跟踪审计王仁贵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卢荣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广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围绕着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广东审计部门明确提出,要创新审计理念,突出审计重点,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奋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提供审计保障。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和广东省审计部门,切身感受改革前沿的审计新气象与新作为。 

调研中,本刊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推动广东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还是助力广东打造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审计都扮演着深化改革“促进者”的角色。具体到审计自身,广东省也积极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通过审计改革创新,从体制机制上夯实审计发展基础,为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助推广东继续走在改革前列 

去年7月1日起,广东省正式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管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实行统一核算、分级存放、等比调拨,从根本上解决了粤东西北等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于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持续推动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这一工作的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审计人员来说,这是成就感的又一次加码。 

在广东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中,审计部门发现粤东西北部分欠发达地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 

“而且,粤东西北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一般为15%,而珠三角地区一般为13%,粤东西北地区企业负担重于珠三角。”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的审计人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原本需要放水养鱼的经济落后地区,因为养老金压力难以降低费率,企业生产经营越加困难,这又进一步导致养老保险基金越加入不敷出。 

审计报告反映上述问题后,引起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7年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推进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从深化制度改革来解决养老保险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当年6月30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方案》和《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考核办法》,通过模式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并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启动实施。 

“养老保险基金全省统筹后,有力确保了经济落后地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也进一步增强了全省社会保险管理经办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社保审计处处长朱久满说。 

我国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面临着两亿多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区域差距让一些地区不堪重负。省级统筹是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之策,既能有效消除养老保险区域不平衡,又能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省级统筹改革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振兴实体经济要求,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和职工缴费负担,激发参保缴费积极性,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审计人员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后,有力解决了保障不平衡、发展不平衡和管理不平衡的问题,更好地切合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一改革举措,也使得广东继续走在了养老保险基金改革的前列。人社部、财政部对广东省省级统筹改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广东区域不平衡等情况与全国类似,为全国统筹探索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发力高水平营商环境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作为改革先行地的广东,改善营商环境正是当地倾力推进的工作。卢荣春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放管服”最早由广东提出,但相比于江苏、浙江已经实现的“最多跑一次”,广东却落在了后面,“可以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的审计人员也对本刊记者表示,改善营商环境一度让当地干部感到困惑,觉得该减的都减了,怎么营商环境还没有发生颠覆性变化呢?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2017年四季度以来,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在广东省重大政策跟踪审计中,从过去关注单一部门、单一审批权的“明放暗不放”“放虚不放实”等内容,到重点关注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工程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优化整合、流程再造上来。以系统思维为指导转换审计思维,最终趟进了简政放权的深水区。 

审计人员系统梳理现实中工程建设领域审批的各环节、涉及的部门,整理发现广东省工程投资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仍多达八十多项、分布在近三十个职能部门,涉及立项、报建、验收等各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审计组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行政审批所需要提供的资料和前置条件,深入各部门、各地市网上大厅了解审批流程和资料,形成了详实的审批流程、审批路线、审批资料图。 

审计组以审批路线图为基础,从审计独立的视角,超越部门界限,以各审批流程的合理性、高效性为目标,系统分析哪些环节、哪些职能、哪些审批事项能够通过前置或去除重复项实现跨领域、跨部门的优化整合。通过两个季度持续努力,发现了简政放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发现部分国务院已取消的审批前置条件仍在继续审批,甚至设定强制性中介服务。广东省有多个地市的发展改革部门在“市管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中,加设银行存款证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等数项前置条件;还有几个地市的国土部门在对核准企业投资项目进行用地预审时,加设要求企业提供发展改革部门出具的开展前期工作函、告知意见、同意项目建设的批复文件等前置条件。 

在审计的督促整改下,完善审批流程和职能整合的步伐明显加速。针对上述设置前置条件的问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相关地市全面清理核查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设置情况,立即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规章制度、内部工作规则,修订完善网上办事指南,纠正不符合要求的审批行为。 

卢荣春表示,审计将在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下功夫,重点关注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促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积极防范体制机制设计中的廉政风险。 

为“促改革”提供强力保障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审计职责与定位越加拓展: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民主法治秩序的“维护者”,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守护者”,深化改革的“促进者”,源头反腐的“尖兵”等。 

履行好审计职责,打造一支审计铁军,需要积极推进审计机关自身的改革创新。 

2015年,广东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审计要发挥保障和监督的双重职责,首次提出广东省审计全覆盖工作规划、联网审计基本方法、推行异地交叉审计、健全与其他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措施。 

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广东省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以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为目标,部署了审计全覆盖、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等8项改革任务。 

采访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审计机关的改革创新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确立广东省审计机关内设机构职能设置的原则,健全完善了审计计划、执行、审理、整改“四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运行机制;二是探索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抓住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增强审计独立性;三是全省审计计划由省审计厅管理,有利于组织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更加有效地规划部署审计全覆盖;四是改革对全省审计人员的准入关、加强审计公告和报告、强化审计质量检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促进基层审计机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动全省审计工作均衡发展。 

比如,珠海市横琴自贸区的审计体制改革就让人印象深刻。当地以“条条派出,块块管理”的创新模式,整合共建涵盖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的综合性惩防腐败平台,形成了在经济功能区纪检、监察、审计、反腐“四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 

横琴新区纪委副书记、廉政办常务副主任胡红光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2012年9月成立的横琴新区廉政办公室,内设审计监督处加挂市审计局横琴分局牌子,承担横琴新区国家审计职能。“这让纪检监察、审计等不同机关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在推进横琴新区改革发展,推动各项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来源:《瞭望》新闻周刊王仁贵) 

 

7“南珠第一村”的新画卷 

“这一年多来,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简直是天翻地覆。”“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审计人员的热心帮扶!”……四月的风从海面轻轻拂来,走在硬底化村道的流沙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谈及近两年来村民生活和村容村貌变化,大家话语间有激动,但更多的是感激。 

自 2016年6月起,审计署广州特派办派出干部组成“扶贫工作组”,驻村帮扶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村。审计人情系贫困村庄,心牵贫困村民,扎根贫困乡村,目光落在民生民情上,脚步迈进家家户户里,汇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昔日雷州半岛西海岸贫困的“空壳村”——流沙村“脱胎换骨”,新农村壮丽画卷在昔日“南珠第一村”徐徐展开。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夜幕降临前,平坦整洁的村道两侧,排排路灯绽放柔和的光芒;灯光下,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新建起的硬底化巷道上休闲散步;广场上,村民们打着羽毛球,习习海风中飘荡着欢声笑语。更令人欣喜的是,广州特派办多方筹措资金,在流沙小学里建起了人造草皮足球场,村民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如今的流沙村,生机盎然,处处呈现出的是一幅幅乡村振兴的鲜亮画卷。 

然而,两三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讲,便是“活力不足”。记者来到流沙村市,村民纷纷围了过来,争相诉说村里新变化:“过去,村里三天两头停电不说,家里的灯也是时亮时暗,现在连路灯也亮彻通宵,切实体验到了‘今非昔比’。” 

帮扶单位驻村后,积极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稳步推进农网改造。至2016年8月以来,正式启动了流沙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截至去年底,已经完成了7个自然村中5个自然村的农网改造任务。流沙村电压过低、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用电的问题成为历史。另一方面,协调省交通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捐建5公里村域道路,同时对流沙小学4000平方米公共场所地面进行硬底化建设。此外,帮扶单位还着手帮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港区街道长期照明设施不完备等,村民的人居环境还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流沙村党支部书记尹天期介绍,自2016年广州特派办驻村帮扶以来,扶贫工作组和广大干部群众在政策扶持、部门支持、项目带动下,完成了该村农网升级改造、巷道建设、安装路灯、修筑港区排污沟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累计投入帮 扶资金达3700多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扶贫工作组从村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就是在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州特派办驻村工作队队长史勇告诉记者,目前,投入200万的自来水工程和投入100万元的垃圾中转站正在紧张施工中,这两个项目将全面解决流沙村的饮水难题,同时将建起垃圾保洁长效机制。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路灯安装工程,同时建起一个可容纳200多艘大中渔船的避风塘。 

对接优势产业搭建产业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流沙村是全国闻名的“南珠”生产基地,依靠珍珠产业促进困难群众增收大有可为。 

如何对接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打造“造血式”帮扶模式,一直是帮扶单位探索方向。26日,在驻村干部带领下,记者走进尊鼎公司在流沙的珍珠孵化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基地。基地里,“珍珠养殖搭平台、创造就业促脱贫”的横幅鲜红耀眼,五六十名村民正在参加插珠作业。 

基地创建者是当地创业青年何德边。他告诉记者,创建珍珠公司,目的是在实现自己“珍珠人生”梦想的同时,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为此,他特地为贫困户实施“在其公司里决不让每个贫困户存在着打工仔的身份,让贫困户人人都成为老板”的模式。 

帮扶单位与何德边想法不谋而合。目前,何德边的公司已经跟30个贫困群众签订养殖珍珠的合作协议,给予贫困户生产成本扶持,提高他们的养珠水平和防台风能力。这些贫困户中,大部分妇女是过去“珍珠村”里的插珠能手。她们加入珍珠公司,一方面可为重振流沙村南珠品牌作贡献,另一方面能通过技术入股而走上创业发展新路。贫困户余小汝、唐桂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公司里工作,除了3千元保底月薪,还能得到公司的效益分红,在家门口打工能有这份待遇,实在难得。” 

去年初,流沙村青年何德边返乡创业,在流沙村建立的珍珠孵化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基地全面投产。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该珍珠公司与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挂钩,让贫困户带着传统的养殖技术加入团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平台。该公司吸纳了30名贫村民在公司从事珍珠生产与养殖工作,为流沙村长效的就业精准扶贫机制做出了积极贡献。 

只有从“输血式”转变到“造血式”,创新村民增收模式,才能根本上脱贫。广州特派办驻村工作队队长史勇告诉记者,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化合作,扩大珍珠生产规模,让更多贫困群众加入珍珠特色产业,乘搭企业发展快车,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多重保障助力脱贫奔康 

“工作组驻村后,不仅修路、筑排污沟、建广场、竖路灯,还做了件新鲜事,安上了几块蓝板就能发电。”在流沙村,村民交口称赞的“新鲜事”就是扶贫工作组依托当地日照时间长的自然优势建起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该电站已于去年6月起实现并网发电。 

据流沙村党支部书记尹天期介绍,根据流沙地区光照充分、日照时间长的特点,帮扶单位确定将光伏发电作为流沙村的扶贫项目,该项目第一期建在流沙村小学和村委会公共设施顶楼闲置楼面,项目装机容量为247千瓦,总投资277万元,项目于2017年6月实现了并网发电。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日平均发电量超过1000千瓦,全年收益达到27万元,第一批收益款已经下发。在建的光伏项目第二期,在流沙村文化楼和后丰小学等处安装光伏板277千瓦,总投资290万元,项目建成预计全年收益将达到29万元,2期光伏项目每年至少为56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带来1000元的收入。 

同样受到贫困户欢迎的还有公益性岗位扶贫。尹春是流沙村贫困户,年近六旬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领到“固定工资”。 

过去,尹春没有稳定收入,平时帮忙他人在海边养鱼,风吹日晒不说,还不能帮忙照料家中的孙子。去年,帮扶单位设置公益性岗位之后,他成了流沙村小学的一名保安,每月固定增加2000元的收入。 

“感谢帮扶单位设置的公益性岗位,不但劳动条件大有改善,还增加了收入,由于距离家较近,还能方便照顾孙子。”谈及这一年来的变化,尹春言语间充满感激,他说就算寒暑假,作为一名保安,他也照样能领到两千元的工作,“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过去一年,扶贫工作组创建起公益性岗位,为100多名贫困群众包括残疾人带来稳定收入。在工作组扶持下,该村完善了垃圾卫生整治机制的同时,创造了38个保洁工和垃圾压缩机操作的就业岗位,护村联防治安及学校保安工作提供了12个就业岗位,还为4名贫困户提供了保厕员、文员等岗位。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起的光伏发电项目过程中,也为46名贫困户提供了清洁工作岗位。截至2018年4月,支付设置公益性岗位资金达738700元,贫困户脱贫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来源: 国务院扶贫办网站) 

 

8 深耕改革“试验田”争当审计“先行者”——广东省珠海市审计局创建特区审计品牌纪实 

筚路蓝缕34载,广东省珠海市的审计人始终铭记特区“桥头堡”使命,不断先行先试,深耕改革“试验田”——从198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审计是经济工作的“保健医生”理念,到新时期树立“治未病、促良治”的实践,在34 年时间里,珠海市审计局收获了丰硕的改革成果,树立起珠海经济特区的审计品牌。 

打破“财审壁垒” 

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此,广东省珠海市审计局局长戴伟辉表示,财政审计历来是珠海审计工作最亮的品牌。自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以来,市审计局先后践行审计是经济工作的“侦查兵”“经济卫士”等珠海特色的审计理念,并勇于创新,深化大数据审计运用,实现财政审计从合规合法性向绩效性转变,向政策落实和防范风险方面延伸。近年来,珠海市审计局通过构建市区联动格局,在广东省地级市中率先推行“同步审计”模式(即市、区预算审计同步开展,市对区决算和区级预算审计同步开展),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大、数据收集全、参审人员多、便于综合分析等优势,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技术互补,避免了重复交叉审计,提升了基层审计业务水平。 

在新时代里,珠海市审计局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应用,又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打造“联网审计”模式。2002 年,通过直连珠海市财政局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珠海市审计局实现了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联网审计”。到2014 年,其“联网审计”已在全国领先,并联合市人大、财政等部门建成了具有全国示范性的“珠海市财政审计实时在线监督平合”,实现了财政资金使用预警和财政资金“实时在线”监督常态化,能够开展远程审计,对预算申报、指标分配、资金支付、政府采购等管理环节设置预警指标,全面推行前置监督。珠海市审计局与财政部门还实现了财审互助的“联动审计”。当地财政部门与市审计部门固化了财政审计沟通交流机制,甚至主动揭示自身问题风险,把审计权威作为推进财政绩效管理的助力。 

“珠海市财政局近年来制定的《珠海市财政绩效评审办法》等多项制度,开展的‘全市政府采购项目廉政风险排查’等多项工作,均是与市审计局共同推动完成的。”戴伟辉说,财政与审计已共同构筑起“事前评价,事后监督”的双轮驱动绩效管理模式。 

“环保审计”守护青山绿水 

珠海市作为全国环保先进城市,在历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珠海市审计局发挥了特有作用,推动了特区的绿色发展进程。珠海市审计局率全国之先立法规范环境审计工作,为环境审计立法做了大量工作——2003 年9 月,环境审计作为《珠海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的重要内容颁布施行,珠海市成为全国最早将环境审计 

列入地方法规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珠海市审计局凝审计之智,推动珠海“绿色发展”。自2004 年起,珠海市审计局就积极探索资源环境审计,逐步形成了“充分调研、引入外脑、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2005年,该局对临港工业区环保资金项目进行审计调查,揭露特区西部在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的存在问题,为珠海市政府“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此外,对于破解环境审计瓶颈问题,珠海市审计局善于借助外脑。戴伟辉介绍说,在2013 年开展大气环境审计过程中,市审计局聘请了中山大学和市环保局专家参与审计,解决了一直困扰环境审计开展的专业技术指标、专业检测设备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审计机关引入高层次专家协同攻坚的新路径。 

近年来,珠海市审计局还在“专业扩围、规范作业、创新技术”方面发力,全面强化资源环境审计能力和水平。在2012年,该局就成立资源环保与绩效审计科,引进专业人才,将审计范围扩至国土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大气环境、餐厨垃圾分类等领域;将资源环保审计纳入《珠海市“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独立编制“政府资源环保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资源环境审计、海洋资源利用绩效审计”等章节,强化指导;制定了《珠海市关于开展审计全覆盖的实施细则》,从审计范围、内容、事项、路径等4 个方面规范作业;应用了国土、森林、水资源遥感影像等数据分析技术,全面提高审计质效。 

争当改革前沿的“审计标兵” 

当时间进入2018 年,珠海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也已风雷激荡40 年。珠海审计焕发新气象,以更广的领域、更多的举措、更强的力度,打造审计改革升级版。 

戴伟辉向记者表示,在新时代里,珠海审计人要当“技术型”标兵、“攻坚型”标兵和“研究型”标兵。 

所谓做“技术型”标兵,就是要强化“自动预警”机制,通过利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方法、工具和技术,挖掘海量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复制推广各种审计模型,实行全库全量的常态化扫描,提升审计自动预警和感知问题的能力;还要充分利用近年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发展趋势,有效整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积极探索智慧审计。 

做“攻坚型”标兵就是要坚持各方联动,打好“三大攻坚战”。要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宏观职能部门联动作战,深化大数据审计运用,开展“解剖支付链”行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深刻认识审计在扶贫工作中的特殊使命,创新审计保障服务方式,主动对扶贫项目进行“免疫体检”,全力推动精准脱贫;要结合珠海实际,确立“以防为主”“以海为重”的工作思路,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抓手,坚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全面强化特区污染防治。 

做“研究型”标兵就是要努力站在审计改革创新的最前沿,深刻领会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实质,找准审计急需强化“从宏观层面激发体制机制活力”的发力点,坚持“三个着眼”,开展好研究型审计。一要着眼规范性,明确“拔高站位、着眼宏观”要求,将存在问题写实,关注事项写深,审计建议写精,探索研究型审计报告的撰写与审理;二要着眼专业性,充分发挥审计专业特长,从不同角度和站位思考问题,善于把揭露重大问题与鼓励地方 

改革创新区分开来,准确定性问题;三要着眼建设性,坚持“阳光、微笑、服务”审计,深度挖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完善体制机制。(来源:中国会计报何欣哲) 

 

9 中青在线:审计监督开启全覆盖新时代 

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我国要“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在业界学者看来,这个全新的表述意味着,我国的审计监督将进入全覆盖的新时代。 

在多份中央文件中,全覆盖的逻辑逐渐清晰,审计全覆盖既涉及行政机关,也涉及党的机关;要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实现审计全覆盖。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解释说,新时代国家审计要有新作为,只有全面覆盖,才能真正保证监督的震慑力。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赴广东等地,对审计全覆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进行采访,在一些地方,审计监督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查账本,在督促中央政策落地、力推简政放权,以及护航“三大攻坚战”方面也发挥了利剑作用。 

预警经济风险 

2017年下半年,广东省在全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养老保险基金由省里统收统支,由省级统筹管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实行统一核算、分级存放、等比调拨,以解决粤东西北等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问题。广东的社保新政被业界专家高度评价,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还有专家认为,如果所有省份都能尽快实现全省统收统支,那么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才有实现的基础。 

养老保险在一些地区收不抵支、出现缺口的现实已经成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催促令,但目前的状况是真正能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地区都还不多。 

广东省率先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背后有审计监督的力量。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社保审计处朱久满处长介绍说,审计部门在对广东省基本养老保险进行审计时关注到,粤东西北地区部分欠发达地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 

与之相伴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广东,越是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养老保险缴费的费率反而越高。例如,粤东西北地区一般为15%,珠三角地区一般为13%,这样一来,缴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倒挂,反而是粤东西北地区的企业负担重于珠三角,不利于调动企业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的积极性。 

广东养老保险当时的困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省级统收统支。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积极组织论证等前期基础工作。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也高度关注这项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多次主动与省有关部门沟通探讨和交流意见,并在审计报告中提出尽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审计建议。在一系列基础工作完成之后,广东省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正式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进行省级统收统支。 

统筹后,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由省里统筹管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配和使用,从根本上解决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此外,统一的缴费比例也能促进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员合理流动。 

数据显示,2017年下半年,一是全省归集省级统筹调拨资金完全弥补基金收支缺口。二是缴费人数持续增长。当年12月底,全省基金累计结余较6月底增长8.2%。 

有审计人员说,在原先关注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关于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审计署的有关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揭示,进而促进政府部门健全体制机制和完善管理。审计工作助力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审计部门也画了一张审批路线图 

4年前,广州市一位政协委员和19名同事,历时半年,调研清楚人的一生可能需要办理103份相关证件,并绘制了一幅“人在证途”的图表。办这103个常用证件,需要经过近60个单位部门,盖100多个章,交28项办证费。在这103个证件的办理过程中,要提交73次身份证。 

这幅为证所困的图表,当时曾在民间引起热议。而那时,中央政府正开始大力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时至今日,少跑路、最多跑一次的提法正成为越来越多的窗口部门的承诺。 

事实上,中央对放管服和简政放权的要求,各部门和各地方落实得如何,也一直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 

2017年第四季度,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在重大项目跟踪审计中发现,有的重大建设项目进展缓慢。问题出在哪儿,会不会是项目在审批的各个环节中遇到梗阻? 

带着这个疑问,审计人员决定模拟一位工程项目申报员的办事路径,看看“放管服”的改革究竟有没有到位。同时,审计人员系统梳理现实中工程建设领域审批的各环节和涉及的部门,发现工程投资项目涉及到的审批事项仍多达80多项、分布在近30个职能部门,涉及立项、报建、验收等各个阶段。 

细心的审计人员把相互交织的审批环节画成了一张审批路线图,并以审批路线图为基础,以被审批单位应提交的资料为切入点,研究不同审批事项所需提交材料的同质性或重复性,从而分析出哪些审批事项够通过取消或去除重复项实现跨领域、跨部门间的优化整合。 

图画出来了,审计人员也清晰地找到了工程审批耗时长的多个症结。最典型的是,某些地市的审批部门在国务院明确规定的前置条件之外,仍擅自设立一些额外的前置条件,甚至设定强制性的中介服务。 

比如,多个地市的发展改革部门在“市管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中,加设银行存款证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等数项作为审批的前置条件。还有几个地市的国土部门在对核准企业投资项目进行用地预审时,加设要求企业提供发展改革部门出具的开展前期工作函、告知意见、同意项目建设的批复文件等前置条件。 

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地市全面清理核查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设置情况,立即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规章制度、内部工作规则,修订完善网上办事指南,纠正不符合要求的审批行为。 

广大审计人员纷纷表示,在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只有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桎梏,才能真正释放发展红利。积极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高度关注国家“放管服改革”有未落实到位都是审计在更高水平服务国家治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护航“三大攻坚战” 

在一线审计人员看来,近年来大数据在审计领域的运用,使得“全覆盖”有了更本质的含义,尤其是在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扶贫资金的精准到位方面,有了很多有效的案例。 

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行政事业审计处陈岚处长说,近期,他们就是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信息比对,发现了一些贫困学生未能领到生活费补助的情况。 

跟踪审计发现,原先当地政策是贫困学生应在学籍所在地领取生活费补助,由于很多学生随父母打工到了外地读书,领取生活费补助时存在户籍地与学籍地不一致的情况,加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数据与学籍系统数据未完全匹配,给省内跨市就读的贫困学生领取生活费补助造成障碍。 

通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数据与学籍系统数据匹配分析和仔细调查发现,广东省这样因户籍和学籍地不一致的学生,因未及时提供证明材料,导致无法及时领取生活费补助。于是,审计部门建议,改变对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的渠道,将在学籍地发放改为在户籍地发放,真正让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能够落地生根、惠及万千贫困学子。 

过去,各地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数据,有的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的数据,有的是医疗救助的数据,还有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数据。各部门间数据没有有效关联对碰,形成信息“孤岛”。可当审计部门把这些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数据都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比对后,就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审计组将广东全省上述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了2016至2017年一些贫困人员没有购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或没有得到医疗救助的情况。审计指出该问题后,省人社厅、民政厅督促各市县加强整改,取得较好效果。同时,审计也督促相关部门间加强协作和数据共享,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大数据也开始被运用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中。广东省审计厅厅长卢春荣说,该部门在对该省1市4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中,向测绘部门采购服务,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图形匹配比对。 

利用大数据的威力,从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9大类18个审计事项进行审查,客观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时点资源数量的对比变化,并准确锁定试点地区的国土利用、森林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疑点。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实地核查,精准高效地揭露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推进审计全覆盖,就是要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中,发挥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刘世昕) 

 

10姜海泉:苗寨的“第一书记” 

从贵州省丹寨县城出发前往甲石村,车子走了一个半小时的盘山路。不停转弯,也常常看到山坡下滑的碎石。这条盘山路,于去年10月完成路面硬化。在此之前的日子,外面的人进出甲石村,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恐怕还要一定的决心。 

姜海泉对甲石村极为熟悉。走访农户的路上, 当记者询问起路两旁或新或旧房檐下的家庭情况,每一户姜海泉都了如指掌。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走访,是在太阳落山后。村民会在天黑后耕作归来,忙了一天工作的姜海泉便成了到访常客,唠唠家常、听听意见、问问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走访回去,已是深夜,接着填写一些需要上报的材料。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事。一大早,他又准时开始工作。 

他要谋划村子里的产业发展,要保证村子的卫生状况,要解决村民房子漏雨,要测量村里步道厚度,要计算村民的庭院硬化面积,要操心路两旁的排水沟深度……手机像是“长”在他的脸上,总是应接不暇忙于对接业务或是回答问题。记者问他有没有自己的休闲活动。他想了想,问:“吃饭的时候看看手机算吗?” 

甲石村的吊瓜基地,位于地势相对低洼的山谷中。路陡,狭窄,长着斑驳的青苔。记者一路小心行走,但还是狠狠摔在了路上。姜海泉走得很稳,但也曾如此一跤一跤摔着。 

姜海泉不觉得自己具备采访点,一是因为工作基础而普通,谈不上“辉煌业绩”;二是工作的完成是基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并非个人行为…… 

驻村工作组成员左亚丽告诉记者,2018年春节后,在姜海泉两年驻村期将满时,很多村民都对姜海泉说:“姜书记,你不能走啊,你要留下来。”她心直口快地和村民说:“你们的心愿我理解,但他的爸妈在哪,孩子在哪?我们也得考虑一下啊。” 

4月16 日晚,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驻村“第一书记” 姜海泉、丹寨一家茶叶公司的董事长、北京一家茶业公司的总裁,在丹寨县城的一个茶馆中,谈了两个多小时。 

这场谈话与扶贫对接有关,姜海泉是牵线搭桥者。会谈结束时,已经深夜12点。会谈的结果是:约100户贫困户能够在丹寨茶叶公司在甲石村的茶叶基地以务工形式获得北京公司的扶贫投入。 

类似的工作,是姜海泉每天的日常。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需要依托大政方针,整合社会资源,帮助也带动村民往前走。 

对村子产生感情 

丹寨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审计署的定点帮扶县。甲石村是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距离丹寨县城50公里,7个村民组呈狭长带状散落于山脊之上。 

姜海泉,来自审计署国资监管审计局,2016年2月进驻甲石村,成为这个有200多户人家村子的驻村“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2018年2月,实际是两年任期结束的时间。但他没有离开,申请了留任。申请留任的原因很简单:对村子有感情,活也没干完。 

但初来甲石村时,姜海泉一筹莫展。 

“荒凉”是他对甲石村的第一印象。虽然来之前,姜海泉已对这个国定标准的一类贫困村有了一定心理准备,但当时眼前的情况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进村的盘山路,尘土飞扬,不时还会遇上山体滑坡;土路连接各户,雨天里更是行走不便;破旧的房屋透着村中生活的沉闷;村里的卫生室,墙上一条大裂缝甚是扎眼;村子里没网,电不稳定,宁静却也闭塞;村里幼儿园,两个旧板凳上放一个木板,就搭起了孩子们休息的地方;村务活动没有办公地点…… 

他住在村委会二楼。当时,房间有窗,但无法关上;窗上有玻璃,但支离破碎。2月的甲石村,颇为湿冷,他只好拿着编织袋类的塑料布套在破旧的木窗上。而当时,村里的工作很难推动,村干部也人心浮动,很多人计划外出打工。 

怎么干?姜海泉些许心灰意冷。 

但工作还是一点点开始做起来。改善基础设施,也诚心劝说有能力的村干部留下。 

建设通组路、通电、通网络、供水……每一个项目,算得上顺利,但谈不上容易。8公里的通组路,需要300多万元费用。道路建设涉及的申请流程与办理手续较为复杂,涉及的部门多,耗时也长。而村里之前修土路占用村民田地尚未兑现的补偿,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也成为了一道障碍。姜海泉只能不断地前往村民家沟通、动员、分析利弊,一点一点获得村民信任。 

甲石村如今的村委会与幼儿园所在地,本是废弃的两栋小学教学楼。姜海泉和村干部们先行垫付了一部分资金,又筹集了一部分,与村民一起粉刷墙壁、连接线路、砌砖砌墙,修缮村委会;与丹寨县教育局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完成幼儿园的维修,并购买教具、玩具、书本,让它真正“像”一个幼儿园。 

幼儿园的修缮工作是姜海泉到任一个月后进行的。姜海泉有一个女儿,那时在北京的幼儿园上小班。身为人父的姜海泉看到村里幼儿园的旧模样,与女儿的学校一对比,心酸。 

姜海泉认为,教育应该成为阻断贫穷代际传播的一种方式。为此,姜海泉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争取了110万元的项目支持,帮助甲石村所在的排调镇的第一小学完成食堂扩建,让近500名小学生能够在室内吃上暖暖的饭菜;发起棉被捐赠,为小学生驱寒取暖。 

“他用心” 

张有龙,是排调镇挂职党委副书记,也是排调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在有限的一些工作接触中,姜海泉给张有龙留下了“诚实、低调、务实”的印象。“每户的家庭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换作我,做不到。”张有龙说,这并非谦虚,姜海泉对村子的了解,实为难得。甲石村有7个村民小组,230户,1060口人。张有龙说,有次在镇里开会,结束后姜海泉顺便去了排调镇第一小学,去接甲石村的孩子回家。“他甚至连村里的小孩儿都认识。” 

“驻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用心。”排调镇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曾玲有感而发。 

甲石村南北相距15公里。刚来的半年时间里,姜海泉不知走了多少遍15公里。了解村子的整体情况,知晓村民的想法。起初的走访中,姜海泉“不怎么敢说话”。因为语言存在障碍,又对村民反映的情况及村里的事务不怎么了解。他如今对农业种植知识的掌握、对产业发展的认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 

甲石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种植玉米和水稻。玉米,用来喂牲畜;水稻,用来食用。但这样的种植结构,村民一年下来几乎没有纯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李大春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水稻最高产1000斤,能卖1000元,而水稻从选种、播种,到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每亩投入的农资、人力成本也在1000元。这样一来,产出与投入持平,村民一年等于白干。 

但是,调整村民世代相传的种植结构,并非易事。在中国传统农业观念中,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但在如今的脱贫攻坚战中,有粮食保证固然重要,而同样重要的是有可支配收入。 

左亚丽,丹寨县审计局派驻甲石村的扶贫干部,是姜海泉驻村工作的得力助手。左亚丽说,在种植结构调整上,她和姜海泉没少去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对于世代种植玉米、水稻的村里人来说,这是大事,村民担心有风险。 

一封联名信 

2017年,审计署新入职的青年干部前往甲石村进行基层生活体验。当地村民在与青年干部的聊天中,了解到姜海泉的驻村工作将于半年后结束。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联名写了一封希望姜海泉继续留下的请愿书,让青年干部带回了北京。 

姜海泉当时并不知情,得知之后颇为感动。 

“没想到,确实是没想到。以为只有电视剧中才会有这样的情节,没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个人来讲,是对我工作的认可。要把工作做好,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如今,甲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稳定进行。完成通组公路、村卫生室的建设;完成村居生活环境的治理;进行用电线路改造;引进宽带网络、4G信号以及广电主光缆接入……安信茶叶有限公司甲石村茶叶基地土地规模扩大到1200亩,吸纳135户贫困户入股,贫困户除每年可得到户均2500元的入股分红外,每人每天参与劳动可获得70至80元的务工收入;村里发起成立的“广发”“腾源”两家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体贫困户参与,种植药用吊瓜、钩藤、生姜、火龙果、布福娜等作物,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也增加村民收入…… 

在姜海泉看来,工作的完成并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设施改变了,产业有了,村民的钱包鼓了,工作并不是我个人做的,首先有党的扶贫政策,也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更多的是按照组织要求,认真落实、把控方向、沟通协调、争取和整合资源。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意义。如果需要记得是谁干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 

村子的后续发展 

对于姜海泉来说,甲石村不仅仅需要脱贫,更要保持良好的后续发展。“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始终是要离开的,我离开了之后,村子应该实现自主发展。” 

甲石村有27名党员,一半在村里,一半在外打工。在外打工的党员,是姜海泉一个一个找出来,联系上的。“去他们的家里,问他们的亲戚,找到他们的电话,建立起沟通联系。”姜海泉说,如今的党支部活动都定期举行,党员们的积极性也很高,之前只是缺乏组织。对于身在外省的党员,要把学习资料、村内动态等电子材料及时地发给他们。“在我们村,如果能够成为一名党员,那被认为是件很荣耀的事。对村民来讲,党员很重要。” 

村“两委”班子,是带动村子发展的关键群体。“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与否、视野是否开阔,对整个村子的发展至关重要。两年时间里,甲石村“两委”班子接受了各类教育培训,既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认识村子的自身状况,理清村子的发展思路。姜海泉还带领“两委”班子外出学习考察,近到周边、贵州省内,远到广西、云南的山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的党建、村务管理、农业技术。也考察市场,了解市场行情,帮助村子的产业发展。”姜海泉说。 

李大春说,如今的甲石村“两委”班子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转变。姜海泉带快了工作“节奏”,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只有这样,村里才会有改变。我们也都支持他的工作。” 

带领全村改善生活,也要帮助村民树立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应该保证对村民精神的关爱,抚平心理缺失,让群众的心安定下来,乐观、勤奋地生活。”姜海泉说,自己也一直在思考精神扶贫的事,毕竟这也是村子健康发展的保障。“他(姜海泉)很不容易。”村委会代理主任杨清说。 

据姜海泉介绍,2016年的一次村民会议上,村民对他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他继续努力,让村子实现更大变化。他对村民说自己一定会努力。 

当记者离开甲石村时问姜海泉:“明年,你的留任延期到期了怎么办?”姜海泉低下头,想了想,说:“不敢想明年走的事。先把没干完的事儿干完吧。”(来源:人民画报莫倩撰文, 王蕾、王蕴聪、莫倩摄影) 

 

公共服务 

1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关于2018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事项的公告 

原文链接: http://www.audit.gov.cn/n8/n28/c122114/content.html (来源:审计署官方网站) 

 

2 审计署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原文链接: http://www.audit.gov.cn/n8/n28/c122408/content.html (来源:审计署官方网站) 

3审计署审计干部培训中心(审计宣传中心)2018年度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 

原文链接: http://www.audit.gov.cn/n8/n28/c122514/content.html (来源:审计署官方网站) 

 

观点聚焦 

1 国家审计的改革 、创新与未来发展 ——中国审计学会第四次理事论坛理事代表发言观点摘要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审计事业新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4 月 26 日,中国审计学会在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召开了第四次理事论坛。署党组书记、审计长胡泽君出席论坛并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审计事业新发展”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学会会长董大胜对论坛进行了总结。论坛上,19 名理事代表围绕论坛主题——“ 国家审计的改革、创新与未来发展”作了交流发言。现将部分理事代表发言观点摘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杨肃昌(兰州大学教授) :优化审计署职责的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的相关职责划入审计署,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这是深入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部署,对于形成职责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经济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优化审计署职责”是根据职能“同类项合并”原则,厘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与审计署相同、相近及相关的经济监督职责并将其统筹于审计署职责体系之中,是“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审计署职责”从宏观层面看属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范畴,从中观层面看属于政府经济监管职责体系的重新配置与优化,从微观层面看属于“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需要。总之,“优化审计署职责”就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适应审计全覆盖要求,同时也使政府经济监督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清晰、体系更加合理、运行更加高效、合力更加增强。 

 

耿建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需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正处在探索试编阶段,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正在由分类评价走向综合计量的关键节点。目前资源环境审计尚未实现与实际的资源环境管理的直接对接。 

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考核、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结合考虑,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测算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紧密相连,以拓宽审计的广度和宽度。 

目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有:缺乏审计法律依据, 政府部门间协作不足;审计对象的量化评估及信息共享欠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不足;审计评价指标不明确、责任界定困难;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责任追究不明确。下一步需要积极开展各部门联合试点,促进各方加强配合协同,建立信息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健全相关审计法律制度依据,探讨设置静态与动态结合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目的实现角度考虑审计结论的形成与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的确立、追究等。 

 

吕劲松(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分党组书记、特派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扶贫审计路径的创新 

审计机关必须按照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新要求,紧扣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围绕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四个方面,将促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措施实施精准对接、统筹考虑,重点关注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扶贫审计应从目标定位上实现四个并重,即推动“单一”政策落实与“整体”战略实施并重、揭示微观问题与提出宏观建议并重、审计检查与调查研究并重和查处突出问题与推动整改问责并重。应从聚焦政府综合施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和项目落地等“四个维度”,加强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精准对接;围绕审计资源、审计项目、审计范围与重点“三个统筹”,进一步推动实现扶贫审计全覆盖;完善协作机制,形成扶贫审计监督合力;坚持科技强审,创新扶贫信息化审计方式;构筑联动平台,加强同各级人大监督的联系,提升整改效果;强化整改问责,完善政府督查和审计联动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完善。 

 

郑新举(审计署企业审计司司长)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 深入推动国企审计全覆盖 

企业审计要以深入贯彻中央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契机,在署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扎实有效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深入推动企业审计全覆盖。 

一是发挥好企业审计司“统筹谋划、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审核把关、总结提炼、研究分析”六大职能,构建派出审计机构日常监督和年度审计项目监督统筹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构建集中统一的企业审计监督体系。二是科学制定滚动审计计划和年度审计计划,逐步形成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体,以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等为补充的多层次企业审计项目体系,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审计监督模式。三是坚持科技强审,构建上下联动、日常跟踪、总体分析、分散核查的企业审计数据分析体系,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数据分析,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努力提高企业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益,拓展审计全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四是要以加强党建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企业审计干部队伍。 

 

鲍国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审计监督不仅包括国家审计,也包括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们国家的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监督的对象范围广泛,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有7.3万余个专兼职内部审计机构,26万余名专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加强国家审计监督,实现国家审计监督目的,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近年来,内部审计在服务发展大局,拓展监督范围、促进单位依法依规健康发展,全面防范风险、促进单位提质增效,规范权力运用,推动审计整改、促进审计成果有效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同时也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法规制度还不完善、机构设置独立性和审计权威性不足、一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上层次上水平,加强与国家审计协调配合。同时审计机关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蔡春(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 :新时代审计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审计的定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对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审计理论创新研究确立和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审计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新时代审计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应对审计功能与非审计功能的划分、国家审计职能边界的界定、审计监督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审计基础理论问题进行再认识。二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全面从严治党七个方面重点拓展审计理论研究领域。三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审计学科增长点,包括审计经济学、审计政治学、审计法学、审计行为学、审计社会学、审计伦理学、新IT审计学、电商/网络经济审计学、审计史学十大学科交叉研究新领域,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理论创新研究新体系。 

 

朱忠明(浙江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以“三个立”为指导 引领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2006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省审计厅调研时提出了“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总要求。近年来,浙江审计践行“三个立”总要求,强化“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担当意识,依法履职尽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理念转型和能力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浙江省审计厅通过省级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三项改革,构建政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三个平台,明确提升审计质量和整改落实的九项标准,构建审计容错纠错、“两审两会双督查”审计整改、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三项机制,有力推动了审计工作发展。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机遇,浙江省审计机关将不断推进“三个立”总要求深化细化具体化,通过提升审计“两个站位”、强化审计改革创新和打造新时代审计铁军,扎实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靳素平(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现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具有内生性和强大的民意基础。自2014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已分别对5个地市级、3个副地市级和2个县级的党政“一把手”任期内履行草原、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资产责任情况进行了同步审计,在组织方式、审计内容、技术方法、评价定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 

目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仍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业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时效性不强、质量不高;难以作出较为科学全面的结论;缺乏系统的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制度体系;不同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力重叠造成责任界定困难;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不足等。今后深化此项审计的具体措施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法律体系;加强部门协作,统筹领导;建立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培养专业人才,组建专家库;提高“3S”技术运用的广度和深度;突出审计重点,注重审计结果运用等。 

 

程光(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分党组书记、特派员):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创新和发展 

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结构,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推动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民生政策落地生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目前政策跟踪审计实施中遇到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一是要从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大人力资源配备、强化技术方法储备等方面优化审计基础条件。二是要从推进审计组织方式变革、调整审计对象和革新审计切入角度等方面革新审计实施过程。三是要从明确报告编写规范、落实问题执纪问责、加强成果宣传等方面创新结果运用。要清醒地认识现阶段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审计风险防范问题,关注审计对象和目标的特殊性,关注审计资源与政策跟踪审计现实要求的差距;要不断健全差异化的整改制度,既要注重整改的时效性,又要注重整改形式的多样性;还需要结合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灵活掌握整改落实期限。 

 

王志成(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 :新时代金融审计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回顾近些年金融审计的发展,无论是从财务到信贷业务,从信贷业务到银行全业务,还是从银行扩展到非银行、从机构到市场,每次跃升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其中审计理念创新是先导,技术方法创新是关键,组织模式创新是保障。 

新时代金融审计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一是聚焦金融风险,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二是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持续关注金融对新旧动能转换、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实效。三是推动金融改革,推动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系等根本性金融制度。四是推动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协调。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需要创新审计理念,在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包容创新试错的新机制;需要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以商业银行数据升级为契机,突破大数据运用瓶颈;需要认真落实上下联动和横向沟通的组织模式,更好地发挥地方审计机关作用,更好地运用内部审计成果,更好地统筹开展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揭示预警;大力加强金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周维培(国际标准化组织审计数据采集项目委员会主席) :当代国际政府审计的发展、特征与挑战 

宏观考察当代国际政府审计7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至1960年,主要特征是:审计独立性逐步进入了法律层面;政府审计的主要形式是合规审计、财务审计。第二阶段是1960年至1990年,主要成就是:全球最高审计机关数量骤增;绩效审计异军突起;政府审计的原则、范围、种类和方法初具雏形。第三阶段是1990年至今,政府审计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自觉时代,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当代国际政府审计发展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计宪法地位确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形成三足鼎立的审计类型,构成不同的体制特色,职业化发展呈现多样性,世审组织的引领作用等6个方面。当代国际政府审计的发展脉络、经验和成就,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审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重大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一致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政府审计的独立性等基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薄弱。 

 

姜江华(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所长) :新时代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党中央作出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历史性的、根本性的发展变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对未来审计事业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深刻影响。对审计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呼唤,提出了许多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 

审计科研工作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发展要求,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一是要扎实推进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总结一体化,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理论或制度规范,为审计实践提供指引。二是要建立健全“五个机制”:建立健全审计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大科研协作机制,改进审计科研组织管理方式;加强审计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建设,提高审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创新科研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学术诚信监督机制,引导树立良好学风。(来源:《中国审计报》) 

 

2朱文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加强内审监督 深化风险防控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坚持风险和问题导向,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支行审计部门被评为2014至2016年浙江省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审计项目连续获评人民银行总行优秀。本期特邀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朱文剑就内部审计工作谈体会、说看法。 

问:您认为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是什么? 

朱文剑:我将内部审计看作“守护者”“保健医生”和“人才库”。“守护者”,代表内部审计要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内部管理、对外履职的风险控制和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切实防范风险,保障中心支行依法规范履职。“保健医生”,也就是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现代审计从合规转向风险导向、管理型转变,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深入剖析原因,分析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有效服务组织治理。“人才库”,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是“严格监督,如实汇报,主动思考,积极建言”。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精通业务,更要严格守纪,如实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事实上,对内部审计人员而言这也是综合性的锻炼机会,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 

问:您如何看待风险防控?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朱文剑:风险防控是中心支行依法、安全、高效履职的保障。2011年,中心支行在人民银行系统内率先创建风险管理委员会,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在组织机构方面,明确管理架构及工作职责。中心支行成立以内部审计部门为秘书处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我本人担任主任委员,主要负责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政策的审议,全行整体风险水平及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监督评估,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跨部门制度、重大业务改革创新方案的审查等。 

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近年来,中心支行突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包含管理层面的框架性、纲领性制度,监督层面的具体实施办法,执行层面的操作性规范这三个层面的制度。 

三是在管理流程方面,致力于风险防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中心支行建立规范化的风险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处理、监督机制,通过持续的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保障中心支行各项业务稳健运行。 

四是在沟通渠道方面,提高风险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风险管理交流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委员会例会、风险事项专题汇报、内控联络员日常联系、内联网风险管理专栏发布等多元化沟通渠道。 

问:结合审计署11号令,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当突出哪些重点? 

朱文剑: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深化发展,注重向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绩效提升、服务治理和增加价值等领域拓展,通过管理型、调研型审计探索,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创新、分析、建言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建议”职能。二是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组织领导,辖内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由其主要负责人主管,内部审计部门向其负责并汇报工作。同时,中心支行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辖内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质效。三是强化审计整改,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加强内部审计与业务管理、内部监督等部门合作,建立问题整改督查机制,督促发现问题切实整改。(来源:《中国审计报》柴泽悟) 

 

责任编辑:张楠、董子豪 

主管单位:审计署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协办单位:审计干部培训中心、中国审计报社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里25号楼(100069) 联系电话:010-63508282 转 6(书屋、培训)、010-57910897/8、025-58318127(审计师考试报名)
新出网证(京)字275号 京ICP备12049745号
网站域名
证书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北京地区网站
联合辟谣平台
网络110
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
举报中心
北京12318
文化市场
举报热线
Copyright 2016 新出网证(京)字275号 京ICP备12049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