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简报精选

审计科研资讯(第34期)

来源: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    发布时间:2018-12-05

 审计科研资讯 (201812月3日—12月9日
论文摘要
1 内部审计在我国中央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杨淑慧 徐芬(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摘要: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必然性。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发挥风险管理作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审独立性不足、风险评估工作不完善、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内审工作成果重视不足等问题。随后在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我国中央银行内部审计运用于风险管理中的机制,包括明确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原则、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完善内审部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内审成果服务于风险管理的机制构建,并提出了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推广风险导向内审机制、推动风险管理信息集成等建议。(来源:《金融与经济》2018年第11期)
 
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
作者:李智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审计局)
 
摘要:在21世纪环境下,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审计工作也因此而受到了影响,而本文也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之路进行了探索,希望以此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系统审计工作的有序实施。(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22期)
 
3加强人的行为控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某市教育系统财务审计为例
作者:颜青(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对人的行为控制,对人的管理,是内部控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会计信息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影响着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一方面取决于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业务行为的真实性、合规性。规范经济活动中的业务行为和会计工作行为,加强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年第23期)
 
审计实务
1. 审计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为例探索审计项目计划分类及现场工作量管理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结合绩效考核管理的要求,开始尝试对审计项目实施分类及现场工作量考核管理,探索使用更为科学和量化的指标,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实施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改变目前审计项目管理不够精准、只重数量管理不重质量管理、只重结果管理不重过程管理、只重静态管理不重动态管理等比较粗放的现状,在确保审计项目计划执行刚性,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考核审计工作绩效,提高审计效率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一、目前审计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审计项目计划主要对审计项目数量及完成时间进行管理,没有更量化、更科学的指标进行考核,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不能有效结合,制约了审计效能的发挥。当前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存在鞭打快牛、苦乐不均的问题。通过近3年的数据测算,武汉市审计局12个业务处室平均每个处室承担7至8个审计项目。财政、农资和社保等处室每年同时承担一定数量的省厅统筹和本级项目,投资口处室承担大量市级政府投资项目,每年项目数量都会高于平均值,最高的一年达到11个项目。而有些处室审计人员与之相同、甚至于更多,但因本专业审计对象较少等原因,每年安排的审计项目较少,最少的处室一年仅承担3个项目。但在年终绩效考核时,不管承担多少个项目,按时完成的得到一样的基础分。制度设计没有起到奖勤罚懒、提高积极性的作用,造成各处室存在苦乐不均、鞭打快牛的现象。
 
(二)存在拈轻怕重、争做小项目的问题。通常,审计项目计划一般分为省厅统筹项目和本局自定项目。省厅统筹项目由省厅统一安排组织,本局自定项目由业务处室根据处室的审计职能,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编制提交业务处室的审计项目计划。由于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仅对审计数量及完成时间进行考核,处室年初提交审计项目计划时就出现拈轻怕重、争做小项目、简单项目的现象,没有充分体现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作用,同时造成人员冗余、审计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存在审计现场时间拖延、效率低下的问题。将审计对象、审计资金、审计内容相似的两个项目进行比较,在审计组人员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未对现场审计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效率高的处室现场时间不到30天,并取得比较好的审计效果,而效率低的处室审计现场时间长达2个月,还没取得应有的审计效果。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审计现场时间的安排存在经验性、主观性,导致审计资源浪费,甚至审计成本增加,还有可能缩短审计报告阶段和审理阶段的时间,拔萝卜快了不洗泥,审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四)存在留余地、有所保留的问题。由于仅对项目基数和新增数量进行考核,年初处室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总想更多地留有余地,一是怕年底完成不了审计项目而扣分,二是完成当年新增项目可以加分。所以,任务饱满的处室一年忙到头,还要面对新增项目额外压力;任务不饱满的处室优哉游哉得到基础分,完成新增项目还得到加分。致使最终考核结果与实际工作绩效背离,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发展。
 
(五)存在业务处室攀比、调增项目难以分配的问题。每年年中,根据市委市政府、省厅或经济责任领导小组的要求,会临时追加审计项目。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每年会增加10个左右的审计项目,这部分调增审计项目的分配往往是个难题。任务饱满的处室无暇接受新的审计任务,任务不甚饱满的处室首先选择与本处室对口项目,对其他处室对口项目采取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处室接受新的调增项目的内在动力不足,导致新增项目计划安排往往成了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的扯皮拉锯战。
 
(六)存在业务处室不愿承担统筹协调审计项目、有畏难情绪的问题。审计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围绕服务改革大局,坚持围绕上级机关的决策部署,在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上,每年有一些体现宏观性和系统性的统筹项目或行业性的项目,承担这样的项目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横向要协调沟通,纵向要指导汇总,在原有的计划项目管理模式下,这些工作在年终绩效考评时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导致处室承担统筹性行业性审计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有畏难情绪。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具体做法
 
(一)结合计划编制,对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实行分类管理。
 
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项目一般按类别分成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财政审计、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在此基础上,区分审计对象资金量、管理下属单位数量、审计难易程度,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将审计项目分为A、B、C三类:A类项目现场审计时间不超过60个工作日,B类项目现场审计时间不超过40个工作日,C类项目现场审计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为使各处室审计项目计划较为均衡,规定在A类、B类、C类项目的选择上,以B类为基准数,A类项目等于1.5个B类项目或者2个C类项目,再根据处室人数确定项目数量。如此规定把现场工作时间与审计资源有机结合,既有量的规定,又有质的要求,避免业务处室提交审计项目计划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二)结合项目实施,对审计项目实行现场工作量管理。
 
把审计项目的体量、审计项目资金规模以及项目复杂程度等通过现场工作量体现出来。每一个审计项目实行现场工作日定额和审计小组人员控制,现场工作日*审计小组人数=项目审计现场工作量。
 
如财政类分为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现场工作日60天、区级财政管理审计及税收征管审计现场工作日40天,审计组人数5人,工作量定额分别为300和200。企业类分为资产超过100亿以上的大型企业审计现场工作日50天,审计组人员5人,工作量定额为250;其他企业审计现场工作日40天,审计组人员4人,工作量定额为160。投资类分为重点建设审计现场工作日60天,审计组人员7-8人,工作量定额400;其他政府投资审计现场工作日50天,审计组人员4人,工作量定额为200。行政事业类分为经费支出1亿元以上现场工作日50天,1亿元至5000万元现场工作日40天,5000万元以下现场工作日30天,审计组人员4人,工作量定额分别为200、160、120。专项资金类分为资金规模5亿以上现场工作日50天,1亿至5亿现场工作日40天,1亿以下现场工作日30天,审计组人员4人,工作量定额分别为200、160、120。利用外资类分为完成投资额5000万美元现场工作日40天,完成投资额5000万美元以下现场工作日30天,审计组人员4人,工作量定额分别为160、120。
 
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按照所在行业工作量定额的120%计算。就是考虑了审计涉及内容、重点、范围比其他审计项目更多更广,所以需要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来体现。
 
审计现场工作量的管理,使得处室的审计项目既有数量的体现,又有质量的体现。比如2017年,同为投资口甲和乙两个业务处室,甲处室的审计项目9个,乙处室的审计项目是7个,在数量上甲处室比乙处室多,但通过工作量的测算,乙处室的人均工作量为169,远高于甲处室的人均工作量128,虽然乙处室的项目数量比甲处室少,但审计工作饱和度远超甲处室,审计任务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三)根据现场工作量,对处室审计项目进行绩效考核管理。
 
按照年初计划,测算出每个业务处室的人均工作量,再计算出全局的人均工作量,把全局年初人均工作量作为基期数据。年末所有项目完成后,计算出全年各处室实际人均工作量,与基期数据相比,高于基期数据,按比例加分,低于基期数据,按比例扣分。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年初计划制定后,一般有4到5个处室的人均工作量低于全局的人均工作量,说明这些处室的审计任务与其他处室相比不算饱满。处室清楚地知道,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改观,年末存在扣分的危险。所以在年中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申请新增审计项目,并且倾向于申请工作量高的项目,以使处室人均工作量提高。实际上,从两年的实践探索看,在年末绩效考核中,绝大部分业务处室的最终工作量都达到或超过全局年初人均工作量,考核分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工作绩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更为科学、精准的评价,从而促进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
 
实践证明,这种项目计划管理方式,使得各处室更加注重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那种拈轻怕重、得过且过的情况得到很大改善,项目计划管理更趋科学严谨,对审计工作提质增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对现场工作量实行精准管理,尽可能保证公开公正。
 
年末结合年终绩效考核,考核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核定各业务处室项目的增减及实际完成项目数,确定一些综合协调统筹任务的工作量。二是核定人员情况,核定人员时会有几项扣除:处长作为处室负责人负责全处工作,参与现场审计时间不多,每个处室在计算工作量时扣除处长;借调、学习、病假人员扣除,按照时间占年度比例扣除,如2个月扣除0.2人、3个月扣除0.25人、4个月扣除0.3人;产假一般按照4个月扣除0.3人;最后确定计算人数。三是临时抽调人员参与其他专项工作或配合上级审计机关交办事项,根据派出人员及现场天数据实计算。
 
三、审计项目计划分类及工作量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审计项目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转化。审计项目计划分类及现场工作量管理,综合考虑了审计项目数量、审计完成时间、审计资源配置、现场审计时间、审计资金规模、审计内容和类型等多种指标,改变原来单一的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
 
(二)促进审计项目管理从数量管理到质量管理转化。在编制年初审计项目计划时,有项目数量和完成时间的规定,有现场审计工作量的控制。审计项目管理从完成项目数量的考核,到引入审计项目分类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现场工作量管理等体现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技术指标,从单一的审计项目的数量管理转变到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
 
(三)促进审计项目管理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转变。尝试每半年或每季度计算处室人均工作量,与全局年初人均工作量进行比对,对处室人均工作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控。同时结合三张表格对审计项目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第一张表格——“审计项目立项申请书”,业务处室在审计项目立项时填报,根据这张表的审计组进点时间及人员安排,计算各个审计项目的工作量。第二张表格——“审计项目计划调整书”,业务处室在调整审计项目时填报,根据这张表及时调增或调减各业务处室的审计项目,同时调整相应的现场工作量。第三张表格——“审计项目延迟完成申请书”,根据这张表可以调整审计项目的现场工作量,适时调整处室工作量。审计项目分类管理、现场工作量管理、三张表管理,改变了以往审计项目管理只注重结果的静态管理,达不到对项目实施动态跟踪管理的弊端。
 
四、审计项目计划分类及现场工作量管理后续需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为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管理,规范审计的编制、调整、考核等程序,保障审计项目计划的有效执行,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和效率,根据《审计法》《审计准则》《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尽快完善《武汉市审计局审计项目管理办法》,从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程序、审计项目立项及调整、审计对象分类和分量考核、审计项目计划检查等几个方面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二)及时修订工作量定额。目前,武汉市审计局在实施工作量定额考核中,有些指标参照2012年制定的审计项目现场工作定额表,远不能适应目前审计情况的发展和变化,为了制定更科学更量化的考核指标,需要对原有工作量表进行调整和修订:(1)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工程规模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按照2012的工作定额表,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工作日最高只有60天,远不符合实际情况。(2)政策跟踪审计项目、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审计项目,如何确定工作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使用愈加规范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大数据审计的应用,减少了数据的归集和查账的繁琐,项目工作量应随之进行调整。(4)类似扶贫资金项目,看似专项资金比较单一,却是国家战略确定的民生的重大项目,不仅涉及资金规模,更涉及政策执行和项目实施,要到村组到农户,不能简单作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管理,应重新核定现场工作量。审计现场工作量定额,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以适应审计工作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三)尽快建立审计项目分类及分量管理库。对于审计项目计划分类及现场工作量管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依托现有的审计业务平台,如财政处“财政联网审计平台”、行事处“预算执行审计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投资处“投资审计两库一平台”、经济责任处“领导干部经责审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审计项目分类及量化管理库,利用审计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分类、分量管理指标,进一步提升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层次,推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作者:吴方 周少丽来源: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
 
2.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审计局“四角”发力稳步推动工作
连续十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审计局,站在巩固创建成果的起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创新思维开拓新路,持续深化全局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创建工作不断向新的境界和层次迈进。
 
运用新广角,积极探索创建工作宣传新路。该局着力构建以新媒体为重点的审计宣传格局,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扩大审计社会影响力。一是拓宽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强文明创建宣传力度。搭建“监利县审计局”微信公众号平台,“监利县审计局”微博,启动政务信息“今日头条”号,形成监利审计“两微一端一网站”的媒体宣传格局,并相应开设文明创建专栏,适时播报该局文明建设热点内容、创建动态和工作经验。二是强化新媒体专业培训,营造学习创作氛围。以“新时代、新思维、新媒体”为主要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以我为师”的办法,组织“学练结合”集中培训,让人人学会运用新媒体。局机关还定期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点点滴滴在身边”的主题征文活动,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充分运用所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创作微信图文、H5、微视频等新媒体作品,运用多种表达形式从不同角度记录自己参与、感受文明创建的点点滴滴,并将征文情况发布在宣传平台上。
 
捕捉新触角,主动作为服务文明城市创建。该局主动助力全县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文明创建的触角伸向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贡献审计力量。一是做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者。该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队,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在办公区域内、大厅显示屏、机关文化墙、宣传栏等张贴宣传标语,让全体机关人员充分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氛围,并自觉规范言行,参与创建。二是做文明城市创建的引领者。该局自觉发挥省级文明单位模范带头作用,带头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每周六组织全体审计干部到责任路段打扫卫生,做好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等工作。同时,扎实开展“十星级文明机关”、“文明家庭评选”、道德讲堂、“十进十建”、结对帮扶等创建活动。三是做文明城市创建的践行者。该局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审计职能深度融合,以文明审计助推文明创建。今年来,该局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通过审计发现线索,建立健全线索移交机制,完善与审判、检察、公安机关工作衔接机制,不定期研究具体问题,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监督实效。
 
突破旧犄角,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战。目前,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为突破“瓶颈”,该局针对本单位精准扶贫驻村的实际情况,将精准扶贫与文明创建有效融合,用心“扶志”,用力“扶智”,用情“扶德”,多点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该局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扶贫服务队,联络协调各方进村开展宣讲十九大精神、医疗义诊、收购农副产品、传授农技知识等活动,同时组建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医疗救助、城乡低保、残疾救助等五大专班,帮助解决贫困户的诉求清单。并通过工会经费“挤”一点,志愿者“捐”一点的方式,共筹集扶贫基金4万余元,以无息借贷的方式,对口帮扶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助力驻村贫困户增加“造血功能”。目前,扶贫周转基金已成功帮助两位贫困户,发展虾稻共作和特种养殖150亩。
 
打造新主角,创新 “党建+”文明创建新模式。今年来,该局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推动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加强领导、整章建制,明确文明创建在全局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该局出台了《监利县审计局开展“党建+”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将文明创建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责任到人,严格奖惩,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具体、奖惩分明的工作管理体系。二是严肃纪律、强化学习,发挥党员在文明创建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主题化推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实时制定学习计划表,把理论学习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日常教育和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和党员管理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在文明创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审计队伍建设全面升级。三是创新模式、深化内涵,加大文明创建软环境建设力度。以“党建+”优秀成果大展示为抓手,开设《监利县审计局“党建+”专刊》文明创建专栏,汇总本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动态和经验,下发文明创建工作任务和要求,传播文明小常识,在全局上下着力构建“文明创建看得见”的浓厚氛围。(作者:尹诚 王玲来源: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审计局)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的审计建议
长期以来,编外用工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其中教育、卫生等部门最为典型,从事的岗位主要有后勤服务保障、技术性岗位、专业性岗位以及辅助性管理岗位,用工方式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单位自聘、服务外包和借调。相对于编制人员来说,编外用工机动灵活、程序简单、经济实惠,不受编制、组织、人社及财政部门的限制,用人单位自由裁量权大,有效解决了部分单位编制控紧与社会管理事务增多的矛盾,也为有些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用工途径。但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约束监督,使得编外用工规模越来越大,与之相关的管理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有些单位法纪意识淡薄,变通执行政策,扩大编外用工范围,将编外用工变为人情用工、因岗用人变为因人设岗、临时用工变为永久用工,出现编制空缺与人浮于事共存的怪象,财政负担明降暗升。因此,笔者从审计视角提出加强编外用工管理的建议。
 
一是全面清理盘查,摸清编外用工状况。建议由人社、组织、编制、财政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对各级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编外用工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摸底。为确保清理结果真实、完整、准确,应采取单位自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清查的内容应以清单列明,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空编数;编外人员总数;编外用工原因、方式、程序及经费来源;编外人员岗位、期限及薪酬待遇等。
 
二是建立统一制度,规范编外用工管理。在清理盘查的基础上,对编外用工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据此出台符合实际的编外用工管理办法,对编外用工的原则、适用情形、聘用程序及审批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编外用工的原则应以单位承担的具体事务为核心,属于三定方案中的单位法定职责,且非特殊性、临时性等事务,应在编制范围内解决,不得以任何方式编外用工。应区分编外用工的不同情形设定限制条件,例如对于保障性、临时性等所有适用服务外包的情形一律采取“以钱养事”的方式,只对事不对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政府购买服务程序;对技术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编外用工情形,应坚持公开化和透明化,经主管部门审核和人社部门审批后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凡是编外用工,必须全部纳入人事计划管理,且报人社部门备案。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严格经费预算管理。在以往的审计中,发现编外用工的待遇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在同一单位也差别对待。且有些单位自行聘用人员,没有纳入预算管理,靠挤占挪用项目经费来解决人员支出,造成单位之间贫富不均,项目经费充足的单位可以给聘用人员更高的待遇,也可以聘用更多的人,甚至将一部分本该由编制内人员承担的工作交由编外人员执行,扰乱了编制、人事管理秩序。因此,必须健全编外用工保障机制,对于确因工作需要必须编外用工的,所需经费应全额纳入预算管理,以单独项目编入年初部门预算,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人社部门应根据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制定编外人员工资指导标准,并定期调整。
 
四是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编外用工实效。编外用工是为提高行政效能,为防止有些单位因利益驱动钻空子,打着编外用工的旗号谋取私利,应完善编外用工的监督体系,严肃追责问责,规定由单位“一把手”负直接责任。建立定期督查制度,由人社、财政、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专门针对编外用工情况进行督查,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且限期不进行整改的情形,坚决予以问责追责,维护好编制、人事秩序。(作者:颜东娥来源:湖北省宜昌市审计局)
 
最新资讯
《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2019年审计理论研究指南》邀请函
为了进一步增强和扩大审计的社会认知,引导审计学科发展,提升审计学术研究水平,创造审计理论研究的社会价值,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决定启动《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2019年审计理论研究指南》的编制与发布工作。现将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本次《指南》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题征集
 
请各位审计学者和审计实务工作者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紧跟学术前沿,面向重大现实需求,自由独立地选择2~3个(多选不限)自己认为2019年度最有价值的审计理论研究选题,请联系我们,如若方便,请您简述推荐理由。
 
时间安排:2018年12月3日~20日。
 
第二阶段:选题遴选
 
中心根据第一阶段选题征集的回收结果,初步筛选出意见相对集中的部分选题,形成研究指南中的若干重点研究领域及相关重点研究问题,再发回相关专家进行通讯评选,选出最有价值的审计理论研究领域及相关重点研究问题。
 
时间安排:2018年12月下旬。
 
第三阶段:指南审定
 
召开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会议,讨论并审定《2019年审计理论研究指南》。
 
时间安排:2019年1月上旬。
 
第四阶段:指南发布
 
中心将于2019年1月中下旬择机向社会发布《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2019年审计理论研究指南》。
 
联系人: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
 
蔡 利 副教授 TEL:13882275692 E-mail:caili@swufe.edu.cn
 
郑开放 博士生 TEL:13668068673 E-mail:zkf_kaifang@163.com
 
山东财经大学 刘玉玉 博士 TEL:15098838436 E-mail:yuyu1195@126.com(来源:会计学术联盟微信)
 
 
责任编辑:张楠、董子豪
主管单位:审计署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协办单位:审计干部培训中心、中国审计报社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里25号楼(100069) 联系电话:010-63508282 转 6(书屋、培训)、010-57910897/8、025-58318127(审计师考试报名)
新出网证(京)字275号 京ICP备12049745号
网站域名
证书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北京地区网站
联合辟谣平台
网络110
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
举报中心
北京12318
文化市场
举报热线
Copyright 2016 新出网证(京)字275号 京ICP备12049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