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简报精选

审计科研资讯(第37期)

来源: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    发布时间:2018-12-29

 审计科研资讯 (201812月24日—12月30日
论文摘要
1 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转型
 
作者:王铭(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及性质分析,根据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的现状总结了内部审计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结合我国内部审计近五年的目标,即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转型,进行了几点探讨。(来源:《中国商论》2018年第35期)
 
2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
 
作者:李惠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我国企业在内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年第24期)
 
3从*ST安泰屡获“非标”审计报告看关联方偿债问题
 
作者:黄珺 彭晓洁(江西财经大学 南昌工学院)
 
摘要:关联方占款一直受到上市公司内部、监管部门以及中小股东的关注,但这一现象仍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中。本文选取因关联方巨额占款、偿债困难而屡次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甚至面临退市风险的安泰集团为对象,对安泰集团为解决关联方偿债问题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债务重组方案进行重述。对引导进一步关注关联方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的动机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年第12期)
 
审计实务
1. 央企金融业务领域审计应关注的几项重点内容
 
近年来,部分实体类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的金融业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集团公司主要的业务板块和利润增长点。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已有近70家央企控股或参股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和信托等各类金融子公司,并通过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平台开展委托贷款、金融租赁、信托、保险、保险经纪、证券等多项金融业务。随着央企金融业务“热潮”的兴起,在央企审计中需要关注该企业在金融业务领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情况,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重点关注央企在中央调控政策效果弱化、偏离主业、脱实向虚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大对央企金融业务领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审计力度。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审计发现,部分央企通过设立基金、信托计划等方式,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融资,甚至借助于企业内部低成本融资直接投资房地产开发,频拿“地王”,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金融政策的效果。因此,在对央企金融业务领域进行审计时,应着力推动央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关注相关政策执行。
 
二是加大对央企金融业务领域促进产融有序结合,促进主业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关注力度。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央企发展金融业务的“初心”,是为助推主业发展,拓宽融资方式或渠道,提升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能力、盘活存量资产,为集团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是为了发展“产业金融”,而非“金融产业”。目前,在一些央企的利润构成中,主业、房地产、金融业务甚至达到三分天下,存在脱实向虚、偏离主业的风险。因此,在对央企金融业务领域开展审计时,应结合对该央企的功能定位,以及开展金融业务的初衷和目标,从其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调查了解其业务开展是否符合企业的定位,是否有利于企业整体功能和目标的实现,是否实现了以融促产,立足主业、实业,推进产融结合,进而促进企业更加清晰地发展,摆脱功利化、短视化的倾向。
 
三是关注金融业务与核心产业之间是否实现风险隔离以及建立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报告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年来,部分央企大量开展融资性贸易、“产业链”金融服务和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忽视了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对高杠杆等风险的把控能力降低。因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等无实质性贸易及高杠杆业务增多,导致违约等问题频发,央企则成为最后支付人,承受巨大损失。因此,对金融业务领域进行审计时,应关注其金融业务与核心产业之间是否实现有效风险隔离,是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业务风险监控体系,加大对“产业链”金融业务、委托贷款、内保外贷、融资租赁、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的审计力度,推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作者:审计署重庆特派办朱寒秋来源:审计署网站)
 
2.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信息化亟待改进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内审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对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相对企业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信息化较为滞后,制约了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亟待改进。
 
存在的问题
 
一是相关法规准则不健全,已有的内审信息化准则难以“落地”。虽然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些针对内审信息化的法规准则,但尚未形成规范体系,且相关法规准则的修订滞后于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法规准则的落实执行情况缺乏督导,导致一些单位内审信息化建设工作较为盲目。
 
二是对内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现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内审工作者对于内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效果认知不足,导致为满足形势的要求,软件开发和维护投入较少,内审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主要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或在财务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已设立内审部门的单位内审机构独立设置的情况仅占三成。
 
四是信息化人才匮乏,相关知识培训不足。现阶段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人员是从财会岗位转岗来的,甚至部分内审人员直接由财务、后勤等人员担任,缺乏审计尤其是信息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之培训不足,无法快速掌握信息化技能和最新前沿。
 
五是外购或研发外包情况普遍,缺乏适用性。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人员或信息化人员无法独立开展内审信息化的研发工作,外购辅助软件或外包内审信息化平台研发的现象普遍,内审信息化成本较高。外包人员对单位业务并不十分了解,一定程度上导致内审信息化平台或软件缺乏针对性、适用性。
 
改进建议
 
完善相关法规准则和制度,使其有效落地。国家应出台审计信息化的相关法规准则或指导意见,明确对各单位内审信息化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需要的内审信息化制度,保证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定期对规范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对内审信息化的认识,加大信息化建设和培训资金投入。加强内审信息化宣传与普及工作,改变单位领导与内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加大在内审软件研发、平台建设和维护方面的预算投入。同时,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培训,打造一支精通“IT+审计”的内审团队。
 
优化内审报告关系,增加内审人员数量。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行业和业务特点,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由党组织和主要负责直接领导。配备一定数量、胜任的内审人员,尤其是具备信息化知识的人员,从机构设置上和人员素质上满足新时代对内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需要。
 
改良行政事业单位系统数据接口,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应加强总体设计规划,从全局出发,加速实现审计过程的信息化,建立适用于单位数据监控与分析评价的内审信息化平台。同时,要在了解单位业务流程、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对现有各部门系统进行接口转换和优化整合,最终建立一套适用于整个单位业务管理、监控决策和运营分析的内审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综合分析的结合。(作者:陈艳娇 谢童 来源:中国审计报)
 
最新资讯
第一届量化管理会计研究工作坊(中国人民大学,12月28日)
 
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决策质量、促进企业价值创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管理会计实践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文本挖掘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经营信息披露的日益丰富,基于大样本的量化管理会计研究也已具备了较好的研究条件。基于此,我们联合国内从事量化管理会计研究学者同仁,共同发起举办第一届“量化管理会计研究工作坊”,旨在倡导量化管理会计研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构建和检验,促进企业价值创造。欢迎各位同仁参会。
 
▼研讨主题
 
•基于大样本的量化管理会计研究;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审计、税务会计、公司财务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对大样本实证检验具有启发性的案例研究、分析式研究和其他范式研究。
 
▼会议信息
 
•签到时间: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上午8:30-9:00
 
•会议时间:12月28日9:00-18:30
 
•会议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楼502教室
 
▼联系方式
 
臧文佼:zangwenjiao@ruc.edu.cn
 
叶康涛:yekangtao@rmbs.ruc.edu.cn
 
戴璐:dailu@rmbs.ruc.edu.cn(来源:会计学术联盟微信号)
 
责任编辑:张楠、董子豪
主管单位:审计署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协办单位:审计干部培训中心、中国审计报社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里25号楼(100069) 联系电话:010-63508282 转 6(书屋、培训)、010-57910897/8、025-58318127(审计师考试报名)
新出网证(京)字275号 京ICP备12049745号
网站域名
证书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北京地区网站
联合辟谣平台
网络110
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
举报中心
北京12318
文化市场
举报热线
Copyright 2016 新出网证(京)字275号 京ICP备12049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