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研究 > 权威报道
薪酬、医保、分级诊疗,三部委负责人回应医改热点问题
发布时间: 2016-08-13 来源:新康界综合

  卫计生委2016年4月29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15年深化医改工作进展和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并就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热点一:薪酬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和推动改革?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待遇,具体怎么做?

   

  梁万年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

  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在调动积极性方面,重点是调动广大医务人员作为医改主力军的积极性。因为我们所有的政策,党和政府的一些惠民政策,让群众真正能感受到医改的成效,还是要通过医疗卫生系统的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作为一个载体才能传递给老百姓,所以如何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是医改的很重要内容。

  今年着力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在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 人事薪酬制度方面,在试点文件的基础上,在全国选取若干个试点省份和城市开展试点工作,要构建薪酬结构、薪酬总量和相关政策,使其真正符合医疗行业的特点,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二、针对在公立医院层面,医务人员有编制内、编制外两种身份的实际情况。对编制内和编制外的人员,研究如何在地方的编制总量范围内核定公立医院的编制总量,然后努力地推行编制备案制。除了养老,在编内和编外人员的待遇执行现有的政策以外,在晋升职称、薪酬水平、学术地位在其他方面要努力做到同岗同薪同待遇。

  三、进一步地改善医务人员的 执业环境,做好医疗纠纷一些相关的调解和保险机制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四、加强医务人员的 培养,一方面对新增医务人员加大医学教育的力度,尤其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同时今年启动试点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对在岗工作人员,我们创造条件提供多种形式,适应需求的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努力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相应的能力。

  围绕着医务人员其他的需求,尽量创造条件,改变现在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提升其积极性。比如今年工作重点中我们提出了一项任务要求,为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就是考虑到我们这个行业,可能随时要去急诊,有紧急突发事件要去。怎么解决医务人员的住房问题,尤其是就近给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提供公租房保障,对于开展工作,对于解决医务人员后顾之忧都非常有意义。

  热点二:财政投入2016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投入对医改工作的投入共多少钱?主要投入在哪些方面?

   

  宋其超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

  一、医改以来政府卫生投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各级财政努力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卫生投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根据财政决算数据,2009年到2015年全国各级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达到56400多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0.8%,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4.8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医改前2008年的5.1%提高到2015年的6.8%。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达到15700多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1.9%,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高9.8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的的2.35%提高到2015年的4.23%。

  二、2016年,各级财政努力克服困难,卫生投入仍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幅进一步走低,但支出增长刚性仍然较强,稳增长、促改革、保民生等增支需求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在进一步加剧。2016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3%。尽管如此,各级财政继续将医疗卫生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2363亿元,比2015年增长3.7%,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1.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3731亿元,比2015年增长9.3%,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3个百分点。

  三、2016年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五个方面的改革:

  支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2016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新增筹资主要用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并加大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补助力度,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分别按照300元、2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中央财政的分担比例分别提高到71%、57%,对东部地区的补助比例也相应提高。此外,加大力度支持扩大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积极开展疾病应急救助工作。

  支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15年的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45元,支持进一步优化现有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支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妇幼健康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支持公立医院改革。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扩大到200个城市,中央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每县每年补助300万元,对试点城市每个城市一次性补助2000万元,对试点城市的市辖区每区每年补助100万元。此外,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支持19万名学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这是我们常说的“5+3”。另外,今年我们还支持启动“3+2”,就是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支持首批5000名专科毕业生参加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支持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等各类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此外,还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

  支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补助资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

  另外,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年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各项补助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管,力争使财政花的每一分钱都花出效益。

  热点三:基层卫生怎样才能让基层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安心,少往省城医院跑,怎样才能保障民众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医疗?

  梁万年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

  新一轮医改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真正要均等化的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最好的、最重要的提供场所是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地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社区服务站。这个过程中强基层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战略步骤。

  改革初期基层不强,我们这7年多来,从资源配置、到政策、到人才都瞄准强基层的战略举措,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我们还是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尤其是今年的重点医改工作中把强基层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主要有几个举措: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这包括了两个方面:

     硬件建设,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在基本的硬件建设中还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公立医院硬件能力,要有房子、有设备、有诊疗空间、有良好的平台。

  软件建设也是更为重要的,核心的是三个方面:

  首先要有人,当它人不够的时候我们给它培养输送人。我们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包括对口支援、医联体等方面真正使人才下得去。也包括在一些地区实行的全科医生特岗试点,今年在扩大范围,使更优秀的人才下去。首先要有人,空白的乡镇卫生所、村卫生室要有人下去,除了“3+2”、“5+3”的培养、对口支援,我们还特别鼓励地方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建立医联体、县乡村一体化的医共体等等形式,通过医保支付、价格调整机制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让他主动把城市或者大医院的优质人才下沉到基层,增加基层的服务能力和人才,这样老百姓就会相信,有好医生下来,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

  二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强基层。利用远程医疗,还有现在的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系统的技术和手段,让基层老百姓,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及时得到上级的帮助、指导、咨询。

  三是建立一个机制,如何让一个优秀的人才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这是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下去对他有什么好处,在他的职业发展空间、薪酬机制以及政治荣誉和社会认同方面,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创造良好条件。这次在工作任务中就是要建立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下去以后要留得住、用得上,就是鼓励培养适宜性的人才,所以基层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不仅仅是传统的看病,要把健康管理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既要做老百姓所需要的基本医疗服务,更要考虑公共卫生和医疗的有机融合,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全科医生服务作为第一道门槛来协同专科医疗、协同其他的公共卫生服务,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使他充分发挥作用。

  四:大病保险“十二五”期间实现了城乡大病保险全覆盖,请问2016年将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继续完善大病保险呢?

  梁万年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

  今年主要强化几个举措:

  一、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大病保险的效能,使大病保险基金进一步发挥其应有效能,力争做到能够享受大病保险的人群、符合条件享受的尽量让他享受到。同时提高大病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二、大病保险筹资水平提高。今年财政对于基本医保的政府补助标准人均提高40元,40元中有10元用于大病保险基金。同时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尽量地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受益水平。比如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各地可以采用适当地扩大诊疗范围。大部分省份核定大病保险报销范围的时候,和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是一样的,政策范围内的费用给予报销。对这些地方,我们鼓励各省结合实际适当地扩大诊疗范围。有些地方还提出可以通过采用降低起付线,过去要超过人均可支配水平以后才给报销。我们结合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任务,对于农村地区的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对城乡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人员对于这些人员要适当倾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通过各种办法扩大他的受益水平,通过大病保险更好地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进一步理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慈善救助、商业保险,进一步的明晰各种保险各自的功能定位,密切协同,我们要像一个链条一样,一个机器一样,使各项保险形成完整的齿轮咬合,迸发出“保大病、兜底线、补短板”的共同合力,要把各种保险保障制度形成有效合力,对老百姓尤其对重点人群实行倾斜,有效地发挥各项医疗保险,尤其是大病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热点五:医保支付目前医保支付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改革重点是什么?

   

  颜清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

  一方面医保支付改革是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医保支付也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核心政策,不断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是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事实上我们一直重视并致力于推进和完善我们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1998年发了国务院44号文,1999年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文件,提出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具体结算办法应该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和定点医疗机构的不同类别确定,可以采取总额预付结算、服务项目结算、服务单元结算等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新医改后,进一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相继印发了两个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明确提出要在总额控制基础上,结合门诊统筹开展探索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门诊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初步形成了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适应的激励、约束并重的支付制度。目前全国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付费总额控制,并且将它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协议里进行管理。超过7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按病种付费,35%的统筹地区开展按服务单元付费,主要是按床日付费,24%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按人头付费的探索。在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上涨比较快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始终保持平稳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其中说明医保支付制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随着医改向纵深的整体推进,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包括最近提出来开展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控制医疗服务费用过快增长等等各项改革的重点任务,都对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2016年的工作重点里明确提出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总的考虑,从支付制度的整体入手,立足保障参保人的权益,在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支付方式的同时,开展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推进医药配套改革等工作。按照今年的工作任务要求,我们目前正在抓紧起草文件,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力争尽早出台这个文件,更好地发挥医保支付的积极作用。

  分级诊疗今年重点任务中提到加快开展分级诊疗和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这方面今年会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梁万年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

  今年我们提出70%左右的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最少今年扩展到200个试点城市,所有的试点省都要开展这项工作,现在所有试点省的所有的市都是我们的试点城市,必须探索这项工作。

  我以为,做这项工作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今年着力的两个方面。

  一是 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所以我们鼓励各试点城市做这方面的探索,现在全国有很多的探索,我们发布的资料有这方面的经验介绍。今年会出台一个规范性文件,关于医联体建设,鼓励各地真正把医联体做实,做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关系不是松散的、抢占地盘的。

  二是实行 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这次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了文件,《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家庭医生签约,这是改革的创造。家庭医生签约,现阶段包括了各种类别的,老百姓愿意和他发生签约的医生。但是,我们的方向很明确,最终要明确的是以真正的合格的家庭医生为主的签约,这是方向。

  签约以后,单独一个医生也不可能把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全部做好,所以现在特别鼓励团队签约。家庭医生作为团队长,要整合护士、整合预防保健人员。家庭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有我们的精神科医生、康复医师,甚至还有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等都加入这个团队,给老百姓提供连续性的服务。关键问题,签约以后如何使这个签约具有生命力,老百姓愿意签。所以,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下,这个是必须要做的,基本医疗要提供保障。

  另外,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还可以满足老百姓约定的健康服务。一些特殊的服务,通过签约也可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块是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就是今年的人均45块钱,基本医疗这一块的签约,基本医疗保险在支付上应该把它覆盖掉,按照比例、按照政策要求。在约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块,现在全国有很多做法,有的是老百姓自愿我跟你签约,比如说你给我建一个家庭病床,你给我老年人做一个家庭护理,这个不属于基本的范畴,但是我有这个需要,那我给你提供,可以约定一个相应的签约服务费,由个人来支付。有些地方,比如杭州就是政府给补助,各种方式使这个签约具有真正的筹资和激励机制。

  上海现在采取的,把大医院的一些专家号、床位号,由签约的家庭医生掌握,一开始10%,现在50%,由他掌握,他要看专家,签约的家庭医生给你转诊,就可以直接到大医院看到专家,甚至是住院,所以让他拥有这个资源,老百姓就深刻的感受到,我到你这儿来签约,你真正是我健康的守门人,你可以协调其他专科医生的服务,你可以通过你的协调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我的需求,所以他很愿意参加签约。这种团队签约的基础上,在机制上、政策上,真正让全科医生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动力,并且也有这个权力,真正对老百姓的健康实行责任制管理,这是我们今年要全力推进的。

  这里很多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创新。这个目标如果实现,我们的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就能达到。在大医院改革这一块,如何使不同级别的医院通过区域卫生规划,这种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强,明晰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确切功能定位,尤其是对公立医院,是必须强化的,不能什么都做。

  按照这个功能定位,对它进行资源配置、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严格监管,包括激励。使它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发挥更大效益。这样大医院、小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公立医院和社会力量办医形成有效的互补、有序的竞争,要改变现在互补性不强、竞争混乱的状况,这也是我们要着力改革的一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分级诊疗会尽快逐步实现它的预定的目标。当时国办发的70号文《分级诊疗指导意见》,到2017年的时候,政策制度设计的框架要基本形成,到2020年基本构建出分级诊疗的格局,这个目标还是很艰巨的,但是一定要按照这个目标坚定不移的往下走。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