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审计-建设项目效益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知识方法
资源分类
建设项目效益审计
词条名称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济南特派办课题组
词条摘要
本词条介绍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效益体现跨度较长,如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宏观效益具有滞后性,因而要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指的是所设指标要与评价的内容相关联,避免无关指标参与评价。这是选择评价指标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关系到审计评价的准确性。一般来说,相关程度越高,则客观性越强、准确性也就越高。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指的是尽量将全部相关的指标都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尽量减少遗漏项。由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要囊括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总量效益和结构效益等。
(三)代表性原则
这是在针对具体审计项目制订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的重要原则。由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评价内容丰富,指标多,因此在制订评价指标体系时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这样的绩效评价才能具有可接受性,才能做到客观和公正。
(四)逻辑性原则
在相关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要合理划分层次,合理确定同层次指标之间的权重。
(五)动态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以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进行评价时,就应该添加新的评价指标;当原来评价的某一方面不需进行评价时,就应该删除相关指标。
(六)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来讲,经济效益可以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评价,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往往难以全部定量评价,如社会公众对项目的满意程度,对缩小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的影响,项目实施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更多时候只能进行定性的描述,或者结合一定的数字进行评价。
(七)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价值在于它的有效性,能应用于审计实践,这就要求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紧扣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