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审计
词条类别
审计常见错弊
资源分类
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审计
词条名称
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未按规定上缴国库
时 间
2016-03-31
作 者
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青岛审计局课题组
词条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出租或出借国有资产的收入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和期限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词条介绍其主要表现,提出相应的审计应对方法。
一、概念
该项错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进行处置、出租和出借所收取的收入款项,未纳入单位预算,不按照国家规定时间和期限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或不按照规定期限集中上缴、上划规定的部门的行为。
二、错弊描述
一是未将处置、出租或出借国有资产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将资金转入“小金库”。单位财务核算与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记录不同步,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改建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受赠资产未及时入账。二是没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另设置单独管理的账外账,以便自由支配。资产管理与收益管理脱节,处置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或者单位内部沟通机制不畅,资产更新与添置的预算安排往往是根据可支配财力进行分配,而不能精准并严格按照工作需要进行科学安排。三是单位少报、瞒报资产收入,资产收入不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由于报废资产的残值收益管理缺位,收益多少及是否有收益都无法确认,通过低价转卖,收益进入小金库或流失,有的怠于管理,出现资产流失。四是合同和票据管理不规范。出租国有资产时,不依法签订出租合同,收取租金时不使用财政规定的收款收据或税务票据,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五是以招待费等费用抵租金。六是将租金收入转移其下属单位开支等。七是将收入款在往来账中挂账。
三、审计应对方法
1.审查固定资产统计台账,与固定资产明细账核对,检查资产数量和价值、是否存在账外资产。
2.审查资产出售、调拨、转让、报损、报废、出租等的审批和评估程序,审查资产减少是否有合法的授权批准文件,是否存在未经批准随意出售、报废的情况。
3.审阅资产处置、出租或出借等合同文书,审查固定资产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变价收入是否入账核算。与银行存款、其他收入等有关账户核对,审查固定资产出售、报废等的处置收入是否真实,入账金额是否准确。
4.抽查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等相关账务,核查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分析费用开支规模是否合理,检查相对应的资产是否存在。
5.实地查看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询问访谈资产使用人有关资产购置、承租等相关情况。
6.审查缴库情况,结合当年非税收入收缴情况,并与上期实际缴纳数额相比较,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自行确定非税收入分成比例、非税收入上缴不及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李林池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研究.国有资产管理[J],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