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
欢迎您: 退出
浏览人数/浏览次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资料 > 审计方法库 > 土地资源

浅谈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7-09-27    点击量:
  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做为资源环境保护的方向。同时 报告 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做为 “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结合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笔者认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对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用于占补平衡的土地储备资源不足,保确 18亿亩耕地面积的目标压力增大。突出表现在许多地区的可开发成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部分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已经枯竭。同时还存在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的耕地质量无法达到规定要求。 另一方面 城市和生态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不断扩大 与 土地利用低效并存。表现在大量的开发区、新城区不断涌现,而 旧城和企业闲置、城中村等形成的低效用地普遍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一是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制度。实行建设用 地总量控制,科学确定各类建设用地总量,遏制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与占用耕地的势头。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实行以人均建设用地为基本标准的城镇用地规模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编制 ,科学确定城市用地控制规模 ,制定合理的用地标准。二是认真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制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认真落实旧城改造、城中村、低效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与升级扩区、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在市场配置原则下,制定规划、计划、用地取得、地价等支持政策,鼓励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盘活存量土地激励机制,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三是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规范土地供应和利用行为 。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控制区域内限制类项目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严格限制占用农用地。提高工业项目用地的投入产出率和集约利用水平,实行单位面积土地最低投资限额,工业项目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额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限额,严格限制单层建筑物。四是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要切实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转变用地观念,加大对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宣传力度,借助报纸、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宣传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增强人们依法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地。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
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