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
欢迎您: 退出
浏览人数/浏览次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资料 > 报告公告库 > 土地资源

2016年第08号(总第067号)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漯河市促进 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 审计调查结果

来源:漯河市审计局    时间:2017-09-29    点击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和省审计厅的统一安排,漯河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 2016 年 5 月 29 日至 7 月 31 日,对漯河市 2014 年至 2016 年 6 月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漯河市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实施的基本情况

  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漯河市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漯河市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漯河市环境监管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推进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重点控污工程项目、燃煤锅炉的拆改、城市扬尘治理、黄标车淘汰、油气回收治理等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2016 年 5 月份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把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以超常规的措施开展攻坚。目前,漯河市大气污染得到遏制,省控 7 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 5 条实现稳定达标, 1 条基本达标, 1 条明显改善。

  二、审计调查评价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 2014 年至 2016 年 6 月河南省下达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目标,省控的 5 个河流断面水质及可吸入颗粒物( PM10 、 PM2.5 )均未达标,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完成了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2016 年 6 月以来,漯河市健全了环境监管计划、措施,建立了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做到了逐级分解、狠抓落实,财政节能环保支出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基本到位,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养殖场污染情况

  全市规模养殖场 2384 个,大型养殖企业基本都建有粪污处理设施,但还有个别设施不完善; 30% 的中等规模养殖场户处理设施不规范。不在规模的小散养殖户全市有 8000 多家,大都缺乏处理设施,粪便直接外排,污染空气和水,严重影响农村环境。

  整改情况:一是市环保局与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 加大依法查处力度,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对“养殖围城”清理整改,督促已经建成投产的畜禽养殖业户 , 设置固定的废渣储存场所 , 并且有防止粪液渗漏、溢流的措施 , 禁止直接将废渣、粪便排入地表水体或其他环境中。二是加强环评 , 严格准入。三是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使其认识到污染的危害及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带来的好处。

  (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效果不佳

   漯河市 2011 年至 2013 年申请批复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 31 个,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已全部建成,有关部门联合对项目建设情况只进行了初步验收。垃圾收集处理基本上能正常运行,生活污水处理 5 个项目试运行(其中:舞阳县 3 个、源汇区 2 个), 26 个尚未正常运行 ( 其中:临颍县 14 个、舞阳县 2 个、郾城区 6 个、源汇区 1 个、召陵区 3 个 ) ,未运行的占 84% ,试运行仅占 16% 。

  整改情况:市环保局已建议市环委会和市委、市政府攻坚办公室,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落实县区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长效运行机制,落实专人专款,建立体制机制,完善管网配套,提高污水收集范围,加强管网设备维护,保证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发挥效应,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装置正常运行。

  (三)部分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超标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漯河市地处淮河上游,属国家、省关注的重点区域,河流出境断面多,考核标准严,特别是黑河、颍河、三里河、唐江河分别接纳市区沙南、沙北和舞阳县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上游无天然径流,境内流程短,自净能力差,要完成国家、省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和省政府环保责任目标难度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配套,以雨污合流为主。一方面污废水未做到应收尽收,个别区域污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入河;另一面市城市排水以雨污合流为主,一遇雨天,雨水和污废水混合,远远超过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纳能力。特别是汛期到来,大量未经处理的污废水直排入河,造成相应河流水质严重超标,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二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全市日均 8 万吨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造成相应河流达标困难。三是保障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营的机制不尽完善。现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为 0.65 元 / 吨,而污水处理成本均在 0.95 元 / 吨以上,采用 BOT 模式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为 1.2 — 1.6 元 / 吨,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保障不力,市、县(区)财政压力较重。

  整改情况:一是关停了污染企业。二是加快几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三是设立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四是强化督导督查。

  (四)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1 、沙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进度缓慢。该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 6 万吨,占地 57 亩,概算投资 1.33 亿元 , 为 BOT 模式,由漯河市城投公司负责, 2014 年 3 月经公开招标,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中标, 2015 年审核通过了环评报告、可研报告、项目初步设计、工程总承包招标、工程监理招标等工作,但因项目用地性质问题,相继开展了用地规划调整、土地占补平衡等工作,由于土地审批周期长等原因, 2016 年 5 月才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审批。

  整改情况:目前,城投公司采取各种措施,正抓紧建设。该项目 5 月下旬正式开工,截至 6 月上旬,全部完成桩基施工。

  2 、唐江河污水处理厂工作滞后。项目规划一期工程占地 84.75 亩,概算投资 1.9 亿元,为 PPP 模式,由市城投公司负责, 2015 年进行了项目招标、项目选址、可研、环评、能评等项目立项相关工作,受财政承受能力限制,项目搁置。直至 2016 年 5 月,重新启动项目实施工作。

  进展情况: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土地征用工作已完成,按照环保新要求变更完善项目立项和 PPP 论证手续,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核, 11 月 4 日开标。

  3 、漯西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不能正常运行。该项目 2013 年 6 月立项,于 2014 年 3 月底前建成, 2014 年 7 月通过环评预验收。项目设计日处理废水 7500 吨,目前园区仅有两家企业入驻,每天污水量仅有 200 吨左右,无法正常运行。

  4 、舞阳县产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未按规定时间竣工验收。舞阳县产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 2012 年 7 月立项,核定项目概算 8993 万元,应于 2014 年 5 月竣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原定 BOT 模式改为政府投资,期间与施工单位有争议,加之资金跟不上,至审计调查时没有竣工验收(工艺验收,土建未验收),处于试运行阶段。

  整改情况:目前,该项目建设方正在组织进行环保验收前的验收监测,监测报告编制完成后,及时组织对该项目进行环保验收。

  (五)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优。漯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0.7 : 63 : 26.3 ,三产占比较低,二产占比偏高。工业整体结构不优,资本密集型、信息技术密集型企业偏少,去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仅达到 8.5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率不高。二是产业布局不优。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围城”现象突出。城区东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产业集聚区和铁东老工业区,城区西北有淞江产业集聚区、西南有沙澧产业集聚区。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中心区一些工业企业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三是能源结构不优。据统计调查, 2015 年,漯河市规上企业煤炭消耗量约 228.4 万吨标煤 ( 含加工转换使用的煤炭 ) ,占规上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74% ,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4 个百分点左右。

  整改情况: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负责逐步解决,环保局严把环评审批关,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淘汰或落后产能项目。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
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