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
欢迎您: 退出
浏览人数/浏览次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地方政策解读 > 大气污染防治

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答记者问摘录

来源:    时间:2017-09-26    点击量:
  ( 2005年 4月 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室情况介绍会)

  



  《羊城晚报》: 请问广州和韶关两市的空气污染超标,能不能解释一下是哪方面的指标超标?另一个问题是广州现在又即将进入用电高峰期,二氧化硫的排放可能因此而增加,有没有一些立竿见影的办法先把这个二氧化硫的污染遏制住?

   陈光荣: 广州和韶关两市去年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广州主要是二氧化硫,韶关主要是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广州空气质量下降的问题,省、市以及广大市民都非常关注,去年一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非常重视,在改善大气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去年工业生产加快,发电量大幅上升,同时寻找清洁能源如低硫煤的渠道也不是很畅通,再加上去年的天气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去年二氧化硫的浓度上升非常快,超过了国家的二级标准。

  今年三月底,广州市已经在三十家重点工业企业建成了 68台脱硫设施,形成了 3.7万吨的脱硫能力。还有 11家企业 22台脱硫设施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形成 6.8吨的脱硫能力。广州市已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是提出创建国家模范城市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大气质量也提出了非常多的措施来改善,主要是对有些重点工业企业要建设脱硫装置,尽快形成脱硫能力。第一就是加快脱硫。第二是使用低硫的原油和燃煤。第三,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使这些排污企业安装的脱硫设施及其他污染防治设施能够正常运转,严防企业偷排。从短期来讲,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对二氧化硫浓度的上升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从长远来讲,还需要其他的措施相配套。

  

   香港《南华早报》: 报告中提到深圳河的污染还是比较严重,我们想问一下原因是什么?省环保局有什么措施去开展有关深圳河的治理?会用清水把污水冲到大海里吗?大概投入如何?

  另据报告,大部分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有关专家说,空气质量的检测标准没有涵盖颗粒物等,所以环保局有没有考虑扩大或调整空气质量检测的标准?

  陈光荣 : 对深圳河的治理,粤港还有深圳几方都是非常重视的,已经开展了三期深圳河治理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比较重,深圳河流域截排的力度还不够,所以深圳河污染依然比较严重。原因主要是城市迅猛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生活污水的截排没有完全实现。在我们国家的城市,有些是雨污合流,有些是雨污分流,有些根本没有。在深圳河流域深圳市花了大量的精力,大量的钱来实行截排。深圳河两岸现在是楼房林立,截污起来非常困难,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截排,困难比较大。第二个原因是深圳河的支流——布吉河污染比较重,从布吉河携带的污染物,最终也到达了深圳河,从深圳河排入深圳湾。上游最大的一个镇——布吉镇,工业发展比较快,人口也很多。所以虽然也建设了 15万吨 /日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但是满足不了需要。对深圳河的污染治理,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粤港双方也非常重视,进行了很多次的探讨,深圳市政府最近也请了水利部、环保总局等方面的专家,对深圳河治理方案,进行研究、评估。至于会不会以清水冲深圳河的问题,不管是这个方案还是其他措施,都要经过专家的评估论证。

  第二,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根据目前我们国家空气污染发布情况,只纳入了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Pm10等三个指标。有些污染物没有纳入到这个指数里,主要是考虑到国家的统一的建设规范,有些空气污染物我们也是监测的,只是没有纳入到空气污染指数日报里面去,比如臭氧。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今后看国家的统一安排。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家总局掀起了“环保风暴”行动,请问广东的环评情况怎么样?

  陈光荣: 环保风暴是媒体用的语言,对我们来讲,所谓的“环保风暴”就是国家环保总局采取的一项正常的监督执法的行动。只是执法的对象—— 30个项目比较大,所以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新闻界也比较支持,新闻宣传得比较广泛,所以称为“环保风暴”。我们国家的环评制度是从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开始的,后来到了 1989年 12月 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做出了规定。 2003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保部门应该说从 1979年就在执行这个制度。从我们省来讲,环评工作执行得还是比较好的。根据我们的统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大概是 99.8%,去年批了 9.9万个项目,执行率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是有一些地方有一些单位在建设项目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审批。第二个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还不是很高,没有起到环境影响评价应该起到的效果。因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污染源处理布局,也就是促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措施。第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率还不是很高,有的拖的时间比较长。

  对于我们下一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要严格执行这个制度,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规划,不符合环境标准和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国家公布了十项,针对我省的情况,我强调几点:一、对那些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地区,又不能通过在区内通过削减污染达到平衡的地方,对建设造成新的污染的项目我们是不予批准的;二、对开发区,根据国家规定,规划和区域都要进行环评,如果开发区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那么进入开发区单个建设项目,我们也是不予审批的;三、在水源保护区尤其是一级保护区,建设项目我们是不予批准的。

  第二我们要严格查处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的行为,如“先上车,后补票”以及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实现“三同时”的项目。

  第三是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管理。根据国家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是一个中介机构,为建设项目的单位提供直接服务的,对这些单位,根据法律规定,评价单位要对评价结论负责。

  第四是我们要更好的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

  

  日本《朝日新闻》: 广州、深圳的污染程度和北京、上海等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如何?

  陈光荣: 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这几个城市是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又比较多,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共同的,程度不一,但是很难在这里比较谁优谁劣,因为我们所说的环境是综合性的指标。对单项污染情况的比较,请记者查询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站。

  

  《广州日报》: 广州的二氧化硫去年是超标的,超标率是多少?广州市水质达标率是全省最低,达标率是多少?广州的声环境质量怎么样?广州的酸雨情况如何?报告提到要建立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和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快速反应系统,年底能否建成,具体内容是什么?

  陈光荣: 二氧化硫的浓度国家二级标准是 0.06毫克 /立方米,广州去年二氧化硫的平均值是 0.077毫克 /立方米。

  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快速反应系统是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来制订环境污染事故如化学品泄漏污染事故、核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等事故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系统。我们必须建立预警等级、预警响应,同时配备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来确保能够在省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能够迅速处置,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或者污染不再扩大。我们从 2004年下半年已经开始着手编制环境事故应急预警,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空气预警系统的问题,我们正在开展研究并与有关部门协商。建立空气污染预警等级制度是世界大城市的惯例。空气质量受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气象条件,当出现静风、逆温、干旱等等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如果污染物排放又较大,就很容易引起空气污染事件。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有很多都是空气污染引起的。建立这样的预警系统,可以根据气象条件和排污状况预计到空气污染会较重,就能采取相应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建立这样的预警系统需要环保局、气象局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我们希望和有关部门合作尽快建立空气污染预警系统,使市民对空气污染的情况有知情权、监督权,同时为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饮用水源达标率广州最低,是因为广州八大水厂中纳入考核的是六座,其中西村、石门、西州等西部水厂达标率比较低,而我们的水质达标率是一票否决式,即 20多个指标中只要有一个不达标,这个水厂一个月的水质就不达标。这几个西部水厂是广州取水量比较大的,它们的达标率比较低导致了广州的达标率在全省最低。最近我去了南洲水厂,这个水厂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启用,这个水厂的水质较好。如果这个水厂能达到每天取水 100万吨,那么今年广州的饮用水源达标率肯定会有大的提高。另外,造成广州市西部水源达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西部、北部的处理厂去年还没有建成,村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通过小河沟流入西部水源;二是农业面源污染较重,西部还有一些没有清理完的蓄禽养殖场,还有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农业污染;三是还有一些工厂在偷偷排污;四是上游来水的水质变差。

  

  《民营经济报》: 2004 年的资料里累计完成的投资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今年的情况怎么样?

  陈光荣 :我省环保投资已经连续三年达到了 GDP中 2.5%的比例,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去年有 400多亿投资,其中包括了政府投资和企业的投资。目前我们还没有掌握今年的投资所占的比重,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民营资金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因为环保污染处理设施的市场化在加快推进,我们欢迎民营资本投入到环保事业来。我们政府不会忘记治污的责任,同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也应该投入相当的资金对自己的污染进行治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国际惯例,也要支付环境污染处理的费用。

  

  《新加坡联合早报》: 贵省会不会引进新加坡的新生水技术来净化水质?广州的猎德水厂也采用了新加坡的污染处理技术,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开放引进外国的环保处理技术?

  陈光荣: 我们对治污的技术本着“开放、理性、科学”的态度,欢迎世界先进技术都到中国来。事实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这几个治污力度比较大地方都充分利用了世界各国包括新加坡来的技术。

  我们会进一步加快污水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事实上我们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有百分之八九十都采用了 BOT模式来建设。我们欢迎民营资本、外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资本都来进行环保建设。

  

  《文汇报》: 听说省环保局对全省 61家污水处理厂水质进行了检查,发现大部分处理后的水是不达标的。现在民营资本进入环保市场,这个结果是不是意味着这方面的门槛有所放松,你们的审批是不是存在着漏洞?你们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有什么监管措施?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是否需要提高标准呢?

  陈光荣: 我们为了掌握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情况,去年对全省已建成的 61家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检查,并对这些厂出厂的水质进行了监测。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的重视下,我们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去年底污水处理能力是每天 519万吨,居全国第一。 2003年和 2004年都是以每天 100万吨的处理能力来建设的,这两年内就使我省的污水处理能力增加了 85%以上,应该说成绩是主要的。

  通过我们的检查,确实发现许多污水处理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吃不饱,就是建成后由于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厂没有吸收到足够的污水;二是吃不好,就是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较低;三是消化不良,有些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能力小,但是集污能力较强,处理水质达标率达不到要求;四是晒太阳,个别厂建成后由于管网不全,接受不到污水。

  我们所说的达标率比较低主要是指粪大肠菌超标造成的。对过去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国家并没有要求建相关的消毒装置,所以超标的情况会多一些。但是现在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都已经开始积极建设消毒装置了,相信以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率会大幅度提高。

  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环保管理:一、加快污水处理厂管理的市场化和运营的企业化改革;二、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目前我省的污染处理费远远满足不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我们要逐步提高,珠三角的一些市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三、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把其作为我们重点监管的污染源进行管理,要经常巡察检查,同时要求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必须安装在线监测或远程监控装置,使我们能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四、对不达标的处理厂,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管理办法征收排污费。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

  

  新华社: 目前广东的环保产业情况,政府有没有对发展环保产业的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

  李子森: 近几年广东环保产业发展较快, 2000年整个环保产业只有 170亿, 2003年已经达到 300多亿,年均增长值有 30%左右。广东环保市场的分散度越来越小,而且市场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以硬件建设为主,现在环保服务业软件发展得很快,市场运作从不规范到现在的比较规范了。国家出台了很多有关发展环保产业的引导性的政策。而环保产业的规划是经贸部门牵头,由我们协助的,现在我们正在做“十一五”的规划,相信下一阶段我省的环保产业会发展得更快。

  

  《南方都市报》: 通报说,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加,尾气排放也随之增加,而目前对排放尾气污染监管乏力。请问广东有没有考虑过汽车工业发展和环境容量的问题,今后广东面对该问题将采取何种措施?该不该限车?

   陈光荣 :我首先要说明一个情况,那就是汽车排汽污染的确是我省局部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氮浓度国家的二级标准是 0.08毫克 /立方米,而深圳现在测得的值是 0.072毫克 /立方米,广州也比较高。

  其次,要阐明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要与这个城市的交通容量、大气环境容量相适应。我们不支持采用单纯“禁”的方法。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市民渴望拥有私家车的权利,自然是无需质疑的,但如果不考虑交通容量、环境容量,那么我们的城市可能不是被汽车“堵死”,就是被“毒死”。作为环保部门,我们支持现阶段主要要控制单(台)车的污染排放量,如一些化油器车单(台)车排污量是现在新车的十几甚至二十几倍,淘汰一台旧车可以腾出 10~ 20台新车的环境容量。

  第三,控制单(台)车的污染排放量可以考虑如下措施: 1、严格新车、在用车废气排放标准及用油标准; 2、针对摩托车、化油器汽车污染较大,可考虑限摩、禁摩等措施,加快高污染排放车型的淘汰步伐; 3、原油里增添清洁剂,加油站安置过滤网; 4、汽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加强汽车排汽路检、停放地监测; 5、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重污染天气限制高污染排放车的行驶。当然,解决污染的根本之道,还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
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