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一)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地理信息数据有时也被称作空间信息。
跟所有的信息技术一样,地理信息技术也是一种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针对对象是地理信息,因此针对特定的对象就会包含特定的技术手段。总体来说,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即常说的“3S”技术。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常用功能
综合近年审计案例看,主要用到地理信息技术的以下功能:一是统计分析和展示的功能,即地理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功能。由于地理信息本来就是反映的带有地理位置的图形图像数据,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可视化展示。二是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很重要的模块,可做的分析非常多,在审计工作中常用的分析工具包括相交、交集取反、擦除、裁剪、缓冲区分析、拓扑检查等。三是连接转换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本身也是对数据库的管理,只是管理的对象是空间数据库。在审计中,经常需要在处理和转移数据时通过连接转换实现不同格式的转换。比如转换为SQL Server的MDF格式,可以很方便地让其他人员打开查看,进一步转换为AO后门槛进一步降低。同时,还可以基于Python、R语言等进行交互和自动化批量操作。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审计
(一)地理信息技术与审计的相关性
首先,在审计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大势所趋。其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是行业应用兴起后的必然要求。再次,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与审计功能定位有其契合性。此外,地理信息技术是进行审计全覆盖的重要工具。最后,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是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现状
一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得到了进一步重视与肯定。二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地理信息技术已从最初主要用于国土审计等与此技术直接相关的审计项目,逐步拓展到多个领域。三是从单一方法运用向多方法集成应用发展。
(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涉及部门及数据应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用到的地理信息数据涉及多个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来说,有以下相关部门和数据:
国土部门主要可获取以下数据: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二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三是卫片执法检查所用遥感影像数据。四是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
农业部门主要有耕地地力调查的图斑数据库。
住建部门的数据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林业部门的数据主要是全国林业资源数据库。
发改部门的数据主要是全国及各地主体功能区规划。
海洋部门主要获取的是海洋功能区划数据。
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一是审计人员的空间分析思维和意识不强。二是对于审计对象的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影响了审计效果的问题。三是对于审计人员技术能力存在欠缺以及在应用时存在畏难心理的问题。另外,在工作中针对如何能让审计人员更加容易地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各地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许多实际可行的适合审计人员的应用模式。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基于行业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二是基于通用软件如谷歌地球、百度地图等进行精准应用,可以在审计工作中发挥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三是基于SQL Server的解决方案。
四是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
最后,未来在审计工作中,还应该注重突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色、突出对特定地区重点自然资源的审计,坚持问题导向并与传统审计方法相结合,实现审计成效最大化。
(根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网络培训班授课视频整理)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