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国土资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云龙、云来产业基地违法征、占土地案件的查处结果。据核实,清新云龙、云来两个产业基地涉及非法征地22928亩,非法占地8973亩、非法出让土地5836亩,损毁基本农田1185亩,为近年来全省乃至全国罕见的违法违规用地典型案件。
近日,清远市国土资源局针对清新云龙、云来产业基地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查找在土地管理上的不足,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中全面开展警示教育,要求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刻认识云龙、云来产业基地违法问题的严重性,认真汲取典型案件的沉痛教训,切实加强对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的查处整改,全面提高依法管理和利用国土资源的水平及能力。
深刻认识违法问题
清新云龙、云来产业基地的土地违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申报过程中,擅自扩大园区规模。其行为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明知产业基地未申报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情况下,便开始实施征地、招商和推土建设工作。其行为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1条、第43条、第45条的规定,属于非法征、占土地行为;没有经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情况下出让土地,由私人企业直接行使政府职能,造成国有土地资产严重流失。其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条、第22条的规定,属于非法出让土地行为。
认真汲取沉痛教训
任何时候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指导实践。云龙、云来产业基地违法违规用地问题,起因表面上是清新县为摆脱长期贫困的强烈发展愿望和内外客观条件引起,但实质上却反映了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及基层工作人员在决策和实践中,并没有真正把握好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在政绩观上也存在严重偏差。
任何时候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学习贯彻政策法规的自觉性。本来,《广东省产业转移园认定办法》第二章对工业园区的规模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清新县对政策理解不深,学习不够,擅自扩大对省批准的产业转移园的用地范围和规模,并在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边调规、边报批、边开发的办法推进,直接造成未批先用的违法违规事实。
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建立在依法用地的基础上,必须依法完善土地使用手续,再进行推进建设。但云龙工业园却是先征地建设,后报批,程序颠倒。同时,通过开发商出让土地,违反了土地法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可以进行土地交易的有关规定,造成十分严重的违法后果。
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职责,强化监管。清新的违法用地问题,虽然有其主客观原因,但检查起来,与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尤其是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辅助决策的能力不强、制度存在漏洞、监管行为失职有关。如果在政府决策时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办理用地手续时能够依法依规,在出现违法苗头时能及时制止、及时整改,以致出现欲速不达的后果。
切实加强查处整改
一是加大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改工作的力度。要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前又不能报批的违法用地马上进行整改,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复耕复绿的坚决复耕复绿。要严格把好整改质量关,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复耕复绿工作,绝不能弄虚作假,马虎应付。
二是加大对非法采矿行为的打击力度。凡是无证采矿经营一个月以上未处理的,一定要追究当地政府及矿管部门领导的责任;凡是违反共同责任制规定,为非法采矿提供方便的,一律要追究部门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要进一步严肃纪律,对幕后参与和支持非法开采行为的公职人员,一定要着手进行查处,绝不手软。
三是进一步抓好卫片核查工作。结合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的各项要求,对辖区内的违法违规用地进行全面的清查,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查处整改方案。鉴于目前一些地方上报数据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要求各地完善落实专职的统计员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今后凡是发现欺报瞒报现象,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通报批评,第三次提请人事部门作开除处理。
据了解,目前清远市国土资源局己成立复耕复绿工作组,组织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土地整理等科室,以及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部门,检查指导复耕复绿,开展复耕复绿工作验收,建立土地监管长效机制,对已经处理的土地违法行为整改工作进行验收,对尚未处理土地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