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河北省辛集市利盛木业厂区内,几台轰鸣的挖掘机正在拆除几排厂房。这是一家没有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企业。在辛集市正在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拆违专项行动中,老板冯小缓做出了自行拆除的决定。
2016年以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针对各地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提出了“清零”的目标。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107个县(市、区)实现“清零”。
今年,河北厅明确提出,将去年卫片执法检查中未消除违法状态的图斑全部纳入今年的卫片执法检查,要求到年底前,所有市县都要实现违法占用耕地“清零”。
两个选择:要么拆除要么依法依规补办手续
河北厅将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与土地变更调查紧密结合,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以补办和拆除为手段,将违法用地全部纳入整改任务,要求各地逐图斑查处、整改、核实。这一做法得到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进行了总结推广。
据了解,河北厅从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开始,就改变了以往由地方核查上报变更调查成果的方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测绘院,组织专业测绘人员深入各地逐图斑现场核实,直接认定变更调查成果,保证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在去年卫片执法检查中,河北以变更调查中无合法手续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为基数,逐图斑挂账,将违法图斑明细逐级下发各县(市、区)直至乡镇,实行挂账整改,要求各地必须在填报卫片数据前将违法用地全部整改到位。对各地上报整改到位的图斑,省国土资源厅继续组织专业测绘人员逐图斑现场核实,到位一个核实一个,确认一个销号一个,确保彻底消除违法状态。
利用专业测绘队伍现场核实,严格规范变更调查成果认定,这一做法彻底堵死了一些地方过去在卫片执法检查中通过变更调查“变通”,在整改上弄虚作假的口子,确保了数据真实。在河北省,对违法用地的处理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彻底拆除,要么依法依规补办手续。
不留余地:存量违法用地清零
自2015年以来,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河北已连续两年开展了集中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通过打“组合拳”,落实市县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亮“问责剑”,加大巡查督导力度,消化了大量历史遗留的违法用地。
雄安新区成立以后,河北厅组织相关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重点加强对雄安新区及周边的土地执法巡查,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圈地炒房行为,严防出现新的违法用地。同时,加快消化存量违法用地,要求尽快实现存量违法用地“清零”。
4月2日,中央宣布设立雄安新区的第二天,安新县国土资源局便配合公安部门,对此前一个非法圈占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负责人果断实行了刑事拘留,向社会及时释放了对雄安新区及周边从严管控的强烈信号,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雄安新区周边的保定市徐水区针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法售房现象出现明显回潮问题,从4月17日开始,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大力度的打击“三违”专项整治行动。
6月5日,记者在保定市徐水区东于庄村看到,一大片平整过的空地上,孤零零地耸立着一个标有“天赋马业”字样的高杆,路边残存的广告牌,告诉人们这里就是曾经繁荣一时的跑马场。如今,这处违法占地53亩的钉子户建筑,在徐水区开展打击“三违”行动中,已被彻底拆除。
徐水区委书记苏树锋向记者介绍,这次徐水区开展的打击“三违”专项整治行动,对“三违”实行零容忍,任务就是“清零”,再不允许新增发生,而且不给自己留余地、留退路,决不允许出现“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的现象。
为确保打击“三违”行动顺利推进,徐水区委、区政府连发7文,区领导分片包干,深入现场指挥。由于政策措施到位、思想工作到位、联合执法到位,而且坚持不搞特殊的刚性原则,徐水区不少违法占地户都自行拆除了违法建筑。对不愿意自行拆除的,由政府组织坚决强制拆除。目前,全区已拆除违法用地743宗,面积2041亩。
为实现“清零”目标,辛集市不仅重点查处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而且把包括历史遗留的所有违法用地全部纳入整治范围,对不符合规划不能补办手续的,要求一律限期拆除。为守住村级第一道防线,辛集市规定,一个村出现一宗违法用地,村委会干部工资减半,两宗违法用地则工资全扣,三宗违法用地则就地免职。
辛集市委书记邸义告诉记者,整治违法用地,单纯依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很难解决查处难、难拆除问题。从去年以来,辛集市以创建全国园林城市为抓手,把整治违法用地纳入全市工作大局,提升到党委、政府层面,动员全市力量,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拆违行动。这次拆违行动,对违法占地、违法建筑不给任何补偿、没有任何承诺,坚持依法拆除,引导自愿拆除。在半年时间里,全市已拆除各类违法用地8260亩,而且自拆率达到95%,没有发生一起强行阻挠和上访告状现象。到6月底,辛集市对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将实现“清零”,全部消除违法状态。
辛集市通过拆违也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目前已为城市建设腾退土地2350亩,为重点项目收储土地1890亩,实现占补平衡指标2500亩。
无人机:执法巡查的新利器
如何做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有效破解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发现难、查处难?近年来,河北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6月7日,在唐山市丰南区,一架弹射起飞固定翼无人机腾空而起,盘旋在西王家河村上空,正在执行低空航摄巡查任务。
丰南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姚磊向记者介绍,从去年以来,他们聘请河北地矿局地质二队,利用低空遥感航摄技术,探索通过无人机开展一月一次执法巡查,有效解决了基层国土资源部门长期存在的人员不足、日常执法巡查难到位等问题。
借助地勘单位技术力量,利用无人机巡查执法,无疑是基层执法监察工作的创新。河北地矿局地质二队总工程师高考敏介绍,无人机低空航摄具有现势性高、精度高、机动灵活安全等特点,影像精度可达到12.5px,分辨率达到250px,一次计划飞行面积6平方公里,实际成图面积可达到10平方公里。对航拍影像资料,通过后期技术平台,与国家下发的卫星遥感影像、以往航测影像对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叠加,能准确形成变化的疑似图斑面积、位置、地类等。
这些通过航测比对判定形成的疑似图斑通过数据传输到当地国土资源所,由执法巡查人员进行现场核查。数据处理中心根据国土资源所的反馈信息制作成动态巡查台账。
据了解,从去年6月份在丰南区小集镇、小集工业园区开展无人机执法巡查以来,已及时发现25宗新增违法用地。通过落实共同责任机制,明确乡镇政府的主体责任,借助《城乡规划法》实施强制拆除,这些违法用地都得到了有效制止和及时查处。目前,这种新的执法巡查方式已在丰南区7个乡镇得到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