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
欢迎您: 退出
浏览人数/浏览次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资料 > 审计方法库 > 大气污染防治

环境监测数据的审计方法及结果应用

来源:市审计局    时间:2017-09-29    点击量:
  葛岳南、刘建坤

  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是按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对辖区内污染源进行监督监测,对建设项目进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验收监测,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等;根据上述各类监测编制监测报告,为管理污染源及征收排污费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为环境决策提供技术报告等。

  笔者在对某环境监测站审计时,取得了相应时间段的监测数据和相应污染源各排放项目的排放标准。通过数据分析,对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效能、污染源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作出了评价;提出了充分履行监测职能、维护环境安全,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筛选、整理及导入

  (1)获取监测数据。

  环境监测数据按照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核辐射污染等分门别类,各类别有不同的排放项目,各项目有不同的排放标准。以此次审计水体污染为例,审计人员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格式是EXCEL表格,主要包括监测日期、污染源名称、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等内容。

  (2)筛选监测数据,与监测站核对。

  监测站提供的初始数据中有一部分是受污染源单位委托进行的,不能作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费征收的依据,审计时应予剔除并整理成监督监测的数据。审计人员将整理后的数据和排放标准打印出来,与环境监测站核对并盖章。

  在核对监督监测数据与排放标准时要注意污染源排放点位、监测日期、排放类型以及污染源名称等。不同排放点位(比如总排口和车间排口)的排放标准不同,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总排口,这种点位上的监测结果最能反映污染源内部污染治理的效果;不同日期的监测数据会适用不同的标准;排入河道与排入污水处理管网的排放标准也会不同;污染源名称填写不规范或变更,会导致同一个污染源有多个名称,影响审计结果。因此,应请环境监测站按上述要求提供监测数据。

  (3)整理监测数据,导入数据库。

  污染源监测原始数据图(略)

  被审计单位在同一张Excel工作表上,将排放标准逐行写在监测数据下方,看起来十分方便,却难以进行数据分析。为此,我们补全排放标准行的污染源名称,将监测数据(白色)和排放标准(黄色)分别放到两个单独的EXCEL表格中。

  为了便于分行业数据分析,审计人员从环境监察大队取得各污染源的“所属行业”信息,加在监测数据表格中。逐行逐列检查,将非规范数据移到该行最后的备注列。

  经过上述整理后,将数据导入数据库。利用污染源名称作为唯一关联字段对两表进行关联查询,就能运用SQL查询语句,查出相关问题。

  二、审计分析程序及审计结果应用

  第一,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监察大队对污染源的监管依据之一。审计人员通过关联查询得到超标数据后,延伸审计环境监察大队对相应污染源的后续处理情况,用来评价环境治理的整体运行效果。

  第二,审计人员对单个行业进行考察,用数据库语句分别统计出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次数和超标次数,用超标次数除以总监测次数即得到超标率,反映该行业整体污染情况。环境主管部门根据这个数据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第三,审计人员对监测数据按年分段,考察每年被监测污染源的数量、监测次数、超标次数。用被监测污染源的数量除以重点监管污染源的数量,反映监测站对监管污染源整体关注的程度,评价监测站对重点污染源是否给予高度关注。

  第四,监测次数除以被监测污染源的数量可以得到平均每污染源监测次数,以此评价公共资金对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的绩效情况。

  第五,用超标次数除以被监测污染源的数量可以得到平均每个污染源超标的次数,反映每年污染源整体超标的变化情况,用来评价环境主管部门和污染源所属企业对于污染治理的成效。(摘自江苏审计网)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
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