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审计厅农业和资源环保审计处处长 裴森林
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抓好制度落实,厅党组将2010年确定为“制度落实年”和“质量建设年”,这是厅党组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设廉政高效机关的重要途径,是打造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的重要保证,是攻坚克难、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结合我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对如何搞好资源环境审计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厅党组的要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树立“依法、务实、高效、廉洁”的审计形象,更好的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国际上,都很关注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尤其是节能减排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层层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地方政府完不成目标责任状,不仅会影响政府绩效考核,有的还会遭遇“问责”和“一票否决”。推进各级政府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资源环境审计的责任和任务。因此,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审计理念,充分认识到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到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我省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先后开展了排污费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土地出让金管理使用情况、矿业权配置情况和林业资源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矿业权配置情况的审计调查得到了省上领导的充分肯定,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目前我省资源环保审计与审计署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对资源环境审计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认为资源环境审计专业性强、层次高,主要是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市县区审计机关因其他审计任务重,人员偏少和技术力量薄弱不能很好从事这项工作,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
二是审计力量相对不足。审计机关本身存在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任务重的矛盾,尤其是从事资源环境审计的专业人员十分短缺,这一问题在地方审计机关显得尤为突出,而且在地方审计机关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为一个处(科)室的职能工作,农业审计任务又十分繁重,大部分涉及民生问题,政府关心,社会关注,工作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重农业审计,轻资源环保审计的情况。
三是审计覆盖面低,审计的深度和力度上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资源、环境专业审计还未真正开展,目前开展的资源环境审计主要是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审计,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评价和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还未真正涉及,需要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聘请专业人员等形式积极开展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四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新要求,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资源、环保专业方面的审计人员,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保审计的新要求。
五是多元化环境审计的工作格局未真正建立起来。没有正确认识到资源环保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有侧重。缺乏相互之间有机结合的思想认识与方法,存在相互脱节,互不涉及,界限划分过于明显的问题。
六是资源环境审计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计作为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资源环境方面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三、积极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努力实现资源环境审计突破性发展
面对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正视我省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差距,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路子,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每个资源环保审计人员要做到心中想着资源环境、时时关注资源环境、处处服务于资源环境、一切为了资源环境,根据我省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部署和举措,将促进建立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资源环境审计的首要任务,实现资源环境审计突破性发展。
(一)切实提高对资源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深化资源环境审计,首要的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尤其是地方审计机关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资源环境审计的人员,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审计观念,切实加深和不断提高对资源环境审计重要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审计理念,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福祉,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认识到我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认识到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发展甘肃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资源环境审计的迫切性,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要求,全面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在审计项目计划、被审计领域和审计内容上消除“空白点”,通过实践,全力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事业的发展。
(二)积极推进多元化环境审计工作格局建设,做到资源环境审计与专业审计的有机结合。在财政、投资、企业、金融、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要加大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力度,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专业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财政审计中主要关注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保护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在金融审计中将金融部门落实国家环保政策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加大对向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等行业投放信贷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在投资审计中重点关注项目建设中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施工对沿线生态脆弱地区的不利影响等情况;在企业审计中重点关注和揭露企业在能源消耗、“三废”排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将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我省组织协调机构和专门审计机构未建立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厅领导建议成立厅资源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并建议市县成立相应结构,加强对资源环境审计的组织领导,强化专门审计力量,为搞好资源环境审计提供组织保障。
(三)进一步深化资源环境审计,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维护资源环境安全,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国策落实为目标,依据国家重要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规划、计划,以对国家关于重要资源的宏观调控及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和重大资源环保收入、投入的绩效为审计重点,加强对土地、矿产、森林等重要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等重要环境领域资金、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揭露和查处破坏和浪费资源,导致国有资源收益流失,危害资源安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重大问题,切实发挥审计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做到“四个紧密结合”:一是紧密结合甘肃重工业比重大,主要是石油石化、有色冶金、水泥、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实际,加大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审计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紧密结合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加大对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的审计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紧密结合甘肃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但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低,还存在乱探滥采等问题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四是紧密结合绩效审计相对比较滞后的实际,积极推进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在我省相对滞后,在资源环境领域开展绩效审计具有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从政策执行、项目建设、设施运营、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全面提升资源环境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四)微观入手,宏观着眼,从政策制度方面解决问题。对资源环境审计查出和反映的问题,从政策制度、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审计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不仅仅要查处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查处和揭露违规违纪问题只是审计的手段而已,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完善和规范机制、体制和制度建设。一方面要促使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资金按规定用途有效使用,严禁挤占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发挥资金的最大效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要切实以监督为手段,通过揭露和反映具体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管理、制度和政策层面对所查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准确评价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提出具有宏观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进一步转变和完善组织实施的方式。在加大上审下的同时,结合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协调组织同级审计机关对跨行政区划(或跨流域)的同一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开展合作审计,上下协调、横向结合、整体联动,充分调动市县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积极性,发挥审计机关在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的整体效能与建设性作用。对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实行跟踪审计,促进其根本好转和改变。同时,要加强与资源环保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工作联系与协调配合,建立资源环境审计外聘专家库,积极聘用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外部专家参与资源环境审计和调查,帮助解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难题,努力提高资源环境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六)强化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为搞好资源环境审计提供人才保障。我们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过程中,面临的被审计单位点多面广,专业性强,业务数据十分丰富。若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就很难完成资源环境审计任务。从我省情况看,全省资源环境审计力量薄弱,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缺乏。在人员数量、专业结构和业务素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要求等情况。一是通过外出培训、交流,邀请专家和上级领导讲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增强素质;二是要积极参加实践。把实践作为培养审计人才的第一跑道,给广大审计人员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锻炼机会,在审计一线培养、造就优秀的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三是要优化人才结构。要重视吸纳资源环境相关专业的人才,招录和引进熟悉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的专门人才,并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到业务主管部门交流,开展业务骨干上下双向交流,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全面、结构优化、素质较高的资源环境审计队伍。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