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广东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全省酸雨区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粤北和粤西佛山近一半降水为酸雨
本报讯 近日,广东省环保局公布了《2003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说,广东在保持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保护压力: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上升,其中佛山近一半降水为酸雨。据悉,用电用车迅速增加是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城市污染物浓度上升
2003年,除韶关和佛山两市超标外,其他19个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即居住区标准)。但与上年相比,大部分城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等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所上升,空气质量略有下降,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有所加重。数据显示,2003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107.5万吨,比上年增加10.2%。
65%的城市污水直接排放
2003年,广东省全面启动珠江综合整治等重大环保工程,从去年到今年4月5日,全省新建污水处理厂20座,使污水处理厂增至49座,目前在建的污水处理厂有46座,但广东省目前仍有65%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17%的江段水严重污染
全省江河水质以Ⅱ-Ⅲ类为主,但由于历史欠账加上去年全省降水量和河流上游来水量减少,导致河流自净能力减弱,全省仍有17%的江段水质劣于Ⅴ类,属严重污染。
其中肇庆星湖、高州水库水质由Ⅱ类降为Ⅲ类,惠州西湖保持Ⅳ类,飞来峡水库由Ⅲ类降为Ⅳ类。氮、磷营养物质是湖泊的主要污染物。
全省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是东江、西江、北江、梅江、韩江、漠阳江、潭江等大江大河干流和珠江三角洲主要干流水道,水质较差的是流经城市江段(南山河、佛山水道、珠江广州河段、深圳河、东莞运河、市桥水道、小东江)和流量较小的跨市河流(龙岗河、坪山河、练江)。
穗莞两市饮用水达标率下降
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广州、东莞、梅州、佛山四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低于90%,其中穗莞两市达标率较大幅度下降,有15个城市100%达标。
佛山近一半降水为酸雨
城市酸雨污染仍然较严重,全省降水酸度较强,PH均值仅4.92,其中酸雨酸度最强为佛山市,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43.6%。酸雨区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粤北和粤西地区,广州、韶关、东莞、佛山、湛江、茂名、清远和梅州市酸雨污染较严重,被划为国家酸雨控制区的17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的情况有好转。
用电用车增加是污染主因
用电用车迅速增加被认为是部分城市空气污染有加重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省电力需求急剧增长,2003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135万千瓦,一些已停产的小火电厂也重新运行发电。另外,至2003年末,广东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4.37辆,同比增长31.2%。但由于油品质量标准偏低,部分机动车燃料质量达不到环保要求,对尾气污染排放监管乏力,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一些大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广东省环保局陈光荣副局长说,广东目前正在修订《广东省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提高对机动车排废气的标准。 (粤环宣) 广东建设报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