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新区)农业局:
按照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调整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稳定粮食产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要求,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结合黔西南州实际,特制定黔西南州2017年春季农业生产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7年春季农业生产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坚持质量兴农,以稳定粮食、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力争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继续稳定水稻生产、适度减少籽粒玉米种植,切实将陡坡地、水土流失区域等非优势区玉米退下来,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米、薏苡和荞麦等优质特色粮食。加大良种良法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升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体目标任务:春季播种面积315万亩以上,产量87万吨以上。春季播面中,水稻75万亩,玉米100万亩,薯类27万亩,薏苡65万亩,其他杂粮3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03万吨以上。
二、强化政策措施,狠抓执行到位
(一)以稳粮增收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国家实施“镰刀弯”计划,在稳定水稻和小麦等口粮生产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粮经比。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深入实施粮食增产、粮油高产工程,结合测土配方、农机农艺相配合等核心技术,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计划调减坡地低产玉米、杂粮等种植面积10万亩,新增加薏仁、茶叶、水果、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力争2017年全年薏仁米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蔬菜135万亩,水果58万亩,茶叶种植45万亩,粮经比达到30:70。
(二)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是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管理,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2017年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二是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加大产业融合力度,创建集山地资源、农业园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传统民族文化、产品加工、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特色山地高效农业示范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17年力争新增4个以上省级高效农业园区。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及升级改造工作,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州农产品流通协会作用,持续广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深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及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与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建成一批农村电商平台,加速农产品销售体系网络化、智能化,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五是积极打造农业产品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做响万峰报春茶、兴仁薏仁米、安龙金银花、普安长毛兔、晴隆羊、册望油茶等一批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黔西南州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实施。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切实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以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全面启动美丽乡村规划,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山地农业、山地旅游业、山地运动、民族特色文化等发展规划相结合,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美丽村寨。二是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推进农村公路等路网建设,解决示范村工程性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宽带网络覆盖面和数字化广电网络覆盖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把这项政治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办实办好,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三是强化宣传推介。积极参与筹备“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和 “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重大会议活动及一年两次产业推进会,认真策划,丰富内容,提高影响力。
(四)以依法治农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是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以万名农技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契机,选好用好农技干部,积极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运用落到田间地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要使用优质合格良种,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二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扩大配方肥使用范围;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农民使用农药的行为,加大高效大中型药械补贴力度,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专业统防统治力度,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积极开展以春秋农资市场监管为重点的督查力度,配合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抓好市场监管,搞好协调配合;加大新种子法宣传实施力度,切实抓好备案管理;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及农机手培训工作,确保农机使用安全;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提高品种及基地市场覆盖面。四是深入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强化动植物检验检疫,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危害,严防重大疫情传播扩散;强化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排放,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防止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大力开展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推广新能源与特色产业结合,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可循环利用。五是严守耕地红线。结合确权登记工作,划定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基本口粮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
(五)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机制创新创造。一是深入“引银入州”,不断增加涉农贷款。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搭建政银企融资合作平台,降低“三农”融资成本。积极开展以创建“政府+银行+保险+企业”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四位一体”模式为载体试点,做大资金池总量。二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启动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承包土地和林地使用权适度流转;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三变”做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允许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畜生产及配套设施等进行抵押融资,探索建立抵押资产处置机制,解决融资困难。三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创新农业保险范围,力争将地方特色产业纳入农业保险领域,强化提升特色农业发展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四是加强惠农政策落实兑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种植积极性,减少耕地撂荒,保证种植面积,提高单位产能。
(六)以大扶贫为统领,加快推进产业脱贫攻坚步伐。实行“大扶贫靠大产业,大产业促大扶贫”思路,执行“五共理念”和“四不原则”的工作方法,落实“两会、三书、六表”的精准识别贫困户的程序,共同实现小康中国梦。
(七)以四位一体为保障,加快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各县(市、试验区)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将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安排部署,切实把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做到计划早安排、人员早到位、物资早准备、措施早落实,全力投入春季农业生产。二是各地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和财政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金与政府资金融合,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结合“十三五”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加强对接,认真谋划大项目、好项目,搞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为产业脱贫、助农增收创造条件。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安商大行动。五是强化项目监管,提高项目实施落实力和执行力,严格实施程序和资金使用,确保实施成效。六是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工作,提高技术到位率。
三、及早谋划部署,狠抓春耕备耕
一是切实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针对冬季低温冻害和三类苗,加强分类指导,搞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
二是切实抓好春耕备耕。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和指导农户搞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做好良种、化肥、农药、农膜、育苗基质等农资储备和供应及调剂工作,确保春耕需求。
三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防治经费,强化防治措施,全面开展春季防疫工作,确保本地不成为疫情首发地和疫源地,保护畜禽产业;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指导春耕生产;加强值班值守,搞好火情监控,增强森林防火意识。
四是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冬修水电设施和田间道路建设进度,强化质量监管;搞好农机检修维护,提高作业效益,为春季农业生产打下基础。
附件:1.2017年春耕生产计划任务表
2.2017年春耕生产重点技术推广计划任务表
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
2017年3月5日
下载:关于印发黔西南州2017年春季农业生产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