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
欢迎您: 退出
浏览人数/浏览次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资料 > 报告公告库 > 矿产资源

淮南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2012年第12号:“关于市本级2011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公告”_淮南市审计局

来源:    时间:2017-09-29    点击量:
  关于市本级2011年度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公告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告)

  2012年6月20日,淮南市审计局局长陈寅受市政府委托,在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市本级2011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批准通过了这个报告,并要求市政府切实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市审计局的专题汇报,市长曹勇做出指示,要求审计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切实整改到位,并安排市政府秘书长牵头,组织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详细整改计划,认真落实审计意见。各相关部门、单位和县区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的要求,对照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据统计,截止2012年11月,相关部门、单位和县区上缴、归还和补拨资金6.21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5.28亿元,规范账务处理 0.08亿元,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14项,取得了明显的整改效果。现将整改情况公告如下: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和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部分非税收入和基金收入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预算与实际相差较大的问题。市财政局认真分析了导致实际完成数大大超过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初将原预算外资金管理的32个收费项目(除教育收费外)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而在2011年度预算编制时,由于文件尚未出台,未能将该因素导致的收支变动编入年初预算;二是2011年我市土地出让市场比较活跃,市财政局按照前三年平均水平测算编制的基数较低,造成实际收入与年初预算相差较大。为此,市财政局进一步完善了非税收入和基金收入预算编制工作,严格依据非税收入管理和基金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结合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走势,加强调研,充分考虑影响预算收支增减变动的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准确性。

  (二)关于财政专户资金存储利息未及时解缴金库的问题。市财政局已根据审计建议分批次将财政专户存储利息上缴金库,截止2012年6月,1.11亿元专户存储利息收入已全部解缴完毕。

  (三)关于财政预算暂付款过大的问题。市财政局于2012年6月开始,组织开展对市本级暂付款的全面清理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财政“六清”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财政往来资金清理工作实施细则》,并分五个阶段开展往来资金的自查、登记、对账、清理、汇总工作。对所有暂付款的来历、现状等进行调查跟踪、核实取证,根据不同情况提出追收、列支、核销等多项管理措施,截至2012年10月,已清理暂付款2.05亿元,同时,市财政局还建立了暂付款预警机制,加大了对暂付款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暂付款规模。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2家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落实整改责任。市财政局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预算单位对照审计报告在规定时间内逐一整改,否则市财政局将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予以扣回,有力推动了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

  (一)关于部分专项收入未及时解缴财政或作部门收入管理的问题。对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收入1757万元未及时解缴市金库问题,市经信委现已全部解缴。对以前年度滚存结余排污费187万元未及时解缴市金库问题,市环保局已将该资金全部解缴。对5部门786万元挂账资金未作收入的问题,5部门均进行了整改,其中:市农委将425.5万元撤户并账资金调整为“上年结余”,市公安局将省厅拨入补助、奖励资金293万元、市卫生局将与省厅往来结余和目标考核奖等36.4万元、市房产局将挂账收入9.7万元、市建委将返还和奖励资金21.4万元均按规范的核算要求调至收入类科目。

  (二)关于部分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市经信委将聘用人员工资、教师慰问金、八一慰问金33.7万元,从专项经费中调至基本经费支出。市发改委也将在项目支出中列支的6万元降温费调入经常性支出,保证了专项资金不被挤占挪用。

  (三)关于部分罚没款和规费收入滞留经办部门的问题。对市水利局所属采砂办收缴非法采砂罚款42.2万元未按规定及时上缴问题,市水利局要求经办部门,限期办理缴库手续,杜绝罚没款滞留时间过长问题。对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5.48万元规费收入未按规定及时上缴问题,市公安局专门召集收费窗口人员和有关经办人员会议,要求各项收费收入必须在5日内解缴金库,并规范了开具财政收费票据等基础管理工作,目前滞留资金已全部解缴财政。

  (四)关于未按预算规定的项目内容列支的问题。对市建委无预算项目列支排水公司工程款800万元的问题,该工程项目已列入2012年城建资金计划,市建委已向市财政申请资金拨付,并归还占用的专项资金。对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科技局无预算列支借用人员工资、奖金、补助费的问题,3部门在审计报告送达后,表示今后将合理预计年度支出规模,减少借调人员数量,全口径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力。

  (五)关于部分大宗采购支出未实行政府采购的问题。市财政局已对相关单位进行了书面通报批评,并要求今后凡属淮南市市级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内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政府采购,各单位已写出了书面检查保证不再出现违规采购现象。市体育局专门成立了政府采购小组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市教育局安排专人督促检查学校采购行为,从源头上进行把关;市房产局也表示今后将严格按照《淮南市市本级2011-2012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不够规范、偿债机制未得到全面落实的问题。市财政局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淮南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报经市政府同意成立了淮南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公室(隶属市财政局),草拟了《淮南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界定了政府直接债务、政府担保债务和政府救助债务,并对上述债务建立了按季统计报告制度,实行归口审核管理。办法规定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全市政府性债务规划,报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局落实审批年度举债计划。办法还进一步完善了偿债准备金制度,以增强市本级政府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规范管理。

  (二)关于投融资公司缺乏稳定的主营业务收入,制约公司偿债能力和持续发展的问题。市财政局于2012年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5.5亿元,加大对市城投公司的扶持力度。市财政局还进一步强化对投融资公司融资管理,促进其优化贷款投向和结构,本着积极稳妥、适度控制的原则,重点将债务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同时,市财政局还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公司债务的监控和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不断提高债务风险预警水平,逐步引导投融资公司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举债融资机制,不断降低和化解债务风险。

  四、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资金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搬迁安置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对9.75亿搬迁安置资金缺口的问题,市政府已专题报告省政府,市沉治办也多次向省采塌办进行汇报,省采塌办专程来淮进行调研,并原则同意我市2011年搬迁安置工程恢复享受人均3000元的公建设施补助。截止2012年10月末,已阶段性弥补资金缺口3.43亿元,其余缺口资金,市政府、市沉治办将采取协调采煤企业提高补偿标准和增加补偿项目,督促采煤企业落实配套资金,组织“集中式搬迁”节约土地流转面积,引导搬迁居民筹措资金适当承担建设费用等措施,最大限度解决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二)关于未建立资金专户挤占挪用安置资金的问题。审计报告送达后,涉矿各县区已按照规定对搬迁安置资金实行了专户管理,潘集区对挤占挪用搬迁安置资金5908.4万元,于2012年6月全部归还专户。

  (三)关于部分配套资金没有到位的问题。对采煤企业未执行市政府意见,兑现配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发展专项资金2400万元问题,市政府以淮府秘【2012】50号《关于共同推进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工程建设和居民入住工作的函》,正式致函淮南矿业集团,提出健全和完善市级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发展专项资金筹资机制、要求淮南矿业集团按照原煤产量足额配套资金、对塌陷区搬迁居民原合法房屋财产给予适当补偿的建议,目前上述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对县区未按规定配套“以奖代补”资金1059.6万元问题,除毛集区90.06万元因区级财力限制未落实到位,其余969.54万元已配套到位。

  (四)关于部分建设资金未及时投入使用的问题。对凤台县岳张集镇安置项目建设单位与资金管理单位在资金结算方面存在分歧,造成“一方面贷款建设,一方面资金闲置”的问题,市沉治办通过督导和协调,凤台县滨湖投资公司贷款1.2亿建设资金产生的846万元利息不计入搬迁安置工程成本,目前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岳张集镇将依据审计结果与滨湖投资公司结算,1.36亿安置资金将据实投入使用。

  五、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教育费附加未足额征收的问题。市地税局对少征收教育费附加749万元的问题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各分局对所辖纳税户进行认真排查,截止11月17日,已清理补缴教育费附加397万元,其余欠缴教育费附加,市地税局已责成欠缴户于12底前补缴完毕。

  (二)关于地方教育附加覆盖面不广、资金结余较大的问题。市财政局对地方教育附加未对县区学校进行资金分配,结余资金5931万元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决定在2012年从地方教育附加中重点安排资金用于县区企业移交学校的办学补助,预计2012年末该项结余资金基本使用完毕。同时,市教育局还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淮南市地方教育附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科学分配、有效使用地方教育附加经费,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六、财政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专项资金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未全面落实的问题。针对480万元配套资金未按政策规定予以兑现的问题,市财政在本级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于2012年实际兑付了320万元,2013年,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拟将科技专项资金由2011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其中政策兑现资金达4000万元,届时将全面落实并兑现市政府制定的促进企业发展奖励政策。

  (二)关于应用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投入企业较少,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对将1000万元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分配给山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导致投入企业资金减少的问题,市财政局在2012年没有再将科技专项资金安排给资金滞留较多的山南高新技术开发区,而将资金投向其他企业的技术研发。同时,市科技局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专项资金扶持项目,2012年项目数较2011年减少了28个,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企业较少、资金分散、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得到初步改善。

  七、城市旧小区综合整治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个别区整治工作进度迟缓的问题。对田家庵区有7个综合整治小区499万元投资额任务未如期完成的问题,市房管局已联合相关单位督促田家庵区政府加快旧小区整治工作进度,截止2012年11月,田家庵区完成了舜耕园小区80万元投资额整治任务,其余未按规定方案实施的6个小区,已委托施工单位重新拿出整治方案,目前正按工作程序组织实施。

  (二)关于区级旧小区整治配套未落实到位的问题。对4个区573万元配套资金未落实到位的问题,市房管局对城市旧小区综合整治责任区进行了督促落实,目前4个区已落实了配套资金,其中: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已完成工程决算审计,与施工单位结清工程款,潘集区、毛集区正在组织工程决算审计。

  八、农房改造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农房改造资金存在资金缺口、部分农房改造项目未按方案要求组织实施的问题。市建委加大督促缺口县区配套资金落实力度,目前,潘集区、田家庵区、八公山区已落实配套弥补资金缺口105万元。对潘集区未履行批准手续将田集街道刘龙村改造项目更改为田集社区改造项目的问题,市建委已要求潘集区完善程序、补办手续。对凤台县、毛集区2个村农房改造工程未实行公开招标的问题,市建委要求农房改造项目涉及的乡镇、村完善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并加强督导检查。

  (二)关于配套基础设施和后续管理未同步跟进的问题。目前在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农房改造工程涉及的7个村已制定了涉及村级公共设施管护为内容的村民公约,配置了保洁人员,后续管理正逐步加强。

  九、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市审计局对市全民健身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大楼、龙湖公园改造一期工程、西部污水处理工程等26项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共核减工程造价2.36亿元,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审计意见进行了认真整改,对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的工程价款,严格按决算审计核定金额予以支付。对奥体中心、东西部第二通道、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42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共核减多报、虚报工程进度款1.97亿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按审计核定金额调整了工程结算。对市中城建研发中心、朝阳东路延伸段下穿立交桥招标控制价进行了审计,核减工程报价0.83亿元,招标代理单位也按审计结果调减了招标控制价。

  (一)关于部分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控制不严的问题。市审计局已在对龙湖公园改造、西部污水处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工程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各相关单位也按照审计意见积极完善工作机制,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园林局等单位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操作规程》,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提高项目概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关于部分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进度迟缓的问题。相关建设单位在审计意见提出后,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强了与县区、乡镇政府的工作协调,合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切实满足工程进度需要。截至2012年10月,东西部第二通道等项目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总的来看,我市的审计整改工作在市政府的重视下、市人大的监督下,市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对审计意见以及整改措施的落实是积极而有效的,审计反映的问题大多数都已经得到了纠正,但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和财力的影响,仍然有采煤沉陷区资金缺口大配套资金不落实、城市旧小区整治进度迟缓等问题,整改落实还需多方合力推进。下一步,审计等有关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和结果利用的若干意见》,认真分析审计揭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体制、机制和财力等层面研究整改落实的办法,努力做到标本兼治和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责任编辑:周鑫、王皓楠)
附件:
相关文章